“日本投降了 我们胜利了!”

2025-08-15 11:39  头条

80年前今天,中国军民历经14年抗战,日本人投降,我们胜利了!

1945年8月10日,日本接受"菠茨坦宣言",8月15日通电世界,宣告"无条件投降",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振风塔

日本侨民跪听"诏书"

在"8·15"未宣告无条件投降前,裕仁于8月14日,向日本的国民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于14日夜广播。安庆日本领事馆事前接获命令,14日这天一早,就通知了安庆全城的日本侨民,要求日本侨民晚上9点钟,在石家塘日本领事官邸集中,聆听天皇诏书。

日本领事官邸在今《安庆报》社内,内有花园、池塘、假山,和一座西式楼房,四周是高大围墙,中间两扇黑漆大门,铜制门环,门上装有电铃,建筑非同一般。

8月14日,这天晚上,日本在安庆的侨民,已经失去了往昔的气派。几天来,己从各自家中的收音机里知道了今晚"诏书"的内容,个个情绪沮丧,神色阴晦,拖着难迈的脚步,垂头丧气,一步一步挨进了石家塘领事官邸的花园。

花园内内,临时挂了几盏汽灯,中间空地场上摆放一张长条桌,长条桌上摆着一部收音机。

汽油灯

侨民们9时前陆续到齐,但谁也没同谁打招呼。各自到来后,即在花园的草坪上,盘膝而坐,默默无言,等待着如同噩耗一般的声音。

收音机

9时整,东京电台开始广播,收音机里传来了裕仁沙哑的声音。

广播未播出几句,大和民族的女人们便先开始低声啜泣了,领事则盘坐在前排,这时再也遏制不住感情,带头"哇"地一声,哭出了声。

侨民们个个如丧考妣,呼天抢地,放声哀嚎。一些人跑进领事房中,搬出了成箱的酒,拧开瓶盖,咕咕咕,对着瓶嘴便灌。喝醉了,东倒西歪,叽哩哇啦,为他们的帝国唱挽歌。

领事则带了几个人跑到储藏室和机要室,抬出了一捆捆机密文件和一箱箱枪支弹药,将这些东西有的付之一炬,有的沉入池塘中。

这一夜,日本领事馆官邸住地火光不绝,鬼哭狼嚎,哭闹不停,如同世界末日来临一般。

日本投降

第二天早晨,安庆城内传遍了胜利的消息。"日本鬼子投降了!我们胜利了!"人们在街头上兴高采烈,大声呼叫,奔走相告。

熬过了漫长的黑夜,挺住了人间一切难以忍受的困苦和折磨,安庆民众喜极而泣,笑看日寇的覆灭,终于苦尽甘来。

"8·15"以后的半个多月里,安庆城可热闹了。驻扎在石牌附近的国民党怀宁县长,派"社会科科长"雷奇抢先进了城,授意马云腾出来戴罪立功,维持秩序,等待国军及县府等人员入城。

近圣街马孟庄的公馆内,整日接待这些接收大员,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忙得不亦乐乎。马孟庄凭着他和桂系21集团军张义纯的密切关系,一时间红得发紫,身价百倍。每天登门有求于他的,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那一阵子,日伪军奉国民党之命仍在城里活动,不过"威风"顿减。吴樾街的日本宪兵队岗哨已经撤光,铁栅门成天紧闭。"8·15"以后,日寇宪兵已不在街头露面,躲在宪兵队内销毁罪证及所有档案材料。

受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初,桂系军48军,在军长苏祖馨带领下开进安庆,军部驻司下坡中国银行旧址。48军所属谭何易部 176师,正式接管安庆的城防事务。

9月15日,在国军第48军军部,举行日军安庆投降仪式。由粤汉线开来的131师团,共20370人,在安庆全部被解除武装。投降仪式上,第十战区安庆地区受降官,指挥官为司令长官李品仙,苏祖馨主持受降仪式,接受了包括第6军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将(指挥日军安庆投降的指挥官)、131师团师团长小仓达次中将、参谋长宫永义文大佐,以及所属第95旅团旅团长岩本高次少将、第96旅团旅团长海福三千雄少将等日军的投降。而盘踞安庆时间较长的日军第116师团,则在长沙、衡阳地区集结,缴械投降。驻扎安庆的多田保旅团到大通集结投降。

10月8日,日军第6军131师团官兵,在安庆飞机场接受国民党第十战区司令长官部第三俘虏管理处点检。之后,安庆城区军民举行盛大集会,庆祝安徽省城安庆彻底从日寇铁蹄下解放出来。

接收与劫收

那一天,全城百姓几乎都出动了,年轻力壮的,一清早饭都顾不上吃,便跑到十里铺,迎接"国军"进城。没有任何人叫唤,许多人一个个自制了三角形彩纸旗,分别在城内各通衢要道的两旁,欢迎"国军"。各个商店,不仅旗帜高挂,门前还扎了根大竹竿,上面挂着拖地的鞭炮,热烈欢迎"国军"。

八年中,安庆民众在日寇的魔爪下苦如黄连,人们对抗战胜利怀着无法用文字形容的喜悦,对久别了的国民政府抱着莫大的幻想,欢迎政府的"凯旋"。

上午10点多钟,国民政府一批党政军人员,随着桂系军的一个团,进入城内。欢迎的人群从十里铺开始,一路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跳跃欢呼,欢迎这批官员进入安庆城。从北城门进入,情绪热烈,北正街、孝肃路……家家户户鞭炮齐鸣,放了一挂又一挂,人人眼含热泪,欢庆归来。

可是,一场欢喜一场空,前门走了虎豹,后门进来了豺狼。当天晚上,进城的桂系48军就原形毕露,任意欺凌老百姓。强占孝子牌坊、万安局、荣升街、平安岭的民房,强"借"民家谷物,谁个面有难色,不分青红皂白一顿臭骂,有时还要赏以耳光、老拳。

这批国军刚进城,就露出了狐狸尾巴,站到了民众的对立面。白天含泪欢迎的人们,夜晚气得在家痛骂自己瞎了眼,把狼当成人。

胜利后来接收的国府大小官员,贪污成风、腐败成性,使人心丧失殆尽。

接收变"劫收",花样百出,驻在附近的县府抢先到了安庆,拖出郑海澄的烂队伍--怀宁县自卫大队,接收敌伪两个保安中队及警察队的武装。接收大员们带着人,亲自出动查封敌伪"安庆储备银行"、安庆合作社、安庆盐业公司等实体,将银行的黄金、白银,合作社的香烟、布匹、白糖,盐业公司库存的盐,都以政府接收名义抢掠一空。

对安庆城内外一批发了国难财的大商人,怀宁县党部调查室派人放空气,扬言要"大捕经济汉奸",吓得安庆的一些富贾巨商,日日奔走于从屯溪回来的夏锦文和从青草璃回来的郎克明,这两个所谓"抗战人士"的府门,以重金求他俩说情。钱能通神,终于"网开一面",没有抓人。

国民党除"劫收"外,还在经济上直接榨取全城商人、平民。1945年9月初,国民党刚进城,敌伪的"储备券"还在流通。几天后,政府出了布告,说什么"奉中央令,敌'储备券'禁止流通,按二百元兑一元法币的比例,由县银行收回,'储备券'销毁"。法币在抗战区一元钱买不到一根针,现在一纸公文,顿时身价百倍。此令一出,伪法币在接收区内由臭狗屎变成了"香宝"。国民党政府大抛法币,榨干了接收地区民众的最后一滴血。不出三月,法币信誉扫地,物价如脱缰野马,迅速上涨,"法币"不值一文。

有些要员进城劫收,三月暴富。直到1946年初,捞足了以后,才宣布"急流勇退",由马垌奉派来怀宁接任。

有些要员的"劫收",其权还只限于怀宁县属范围。对日寇驻安庆陆、海、空军的军用物资、仓库、码头、航运、公路、汽车的接收,以及日本侨民的集中、遣返,这些事由李品仙亲自任命一个少将章姓处长,由他率领桂系48军176师的一个团,成立"第十战区安庆接管处",负责管理。

放下武器的日军

从1945年9月至年底的四个月里,李品仙的"第十战区安庆接管处",直接接收安庆日本人的人与物。将接收的军用物资,除枪支弹药、舰只、飞机外,大都分批公开标卖,日军穿的黄呢子大衣,用的搪瓷饭盒,抽的"旭光"牌香烟等物品,充斥市场,随处可见。标卖这类物资,不收法币,只收银元、黄金,每次标卖,数目都很大。标卖的东西中,甚至包括军用卡车、机器、钢材、拖驳、小轮船等。

几个月中,接收官员的脑子里只装着一个东西:采取一切手段,榨取一切钱物。日俘各级军官的衣物、古玩、字画、金银珠宝,"接管处"一律予于没收;日侨的箱笼衣物、珠宝金银、古玩、商店货物,也概予没收。

日侨集中管理处

日本侨民中的成年男子,与战俘一道集中,收容在旧安徽大学,分批遣往南京、上海。日侨的妇孺,全都送到老电厂,今新一小,不准自由行动,门外设有卫兵看管,这些人的全部财产,只有薄被、随身换洗衣服及些微日用品,其余的则悉被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