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掌权时间最长一位丞相,竟然是个数学家?荀子一脉到底有多牛(2)

2025-06-15 17:02  搜狐

在那之后的十四年,张苍一直当着丞相。他掌权期间,汉朝朝廷采用了一种很靠谱的方法来管理各地的钱财税收。有了张苍这只老狐狸在中央盯着,那些地方的官员也就不敢乱报账或者在税收上搞小动作了。

因此,张苍对文景之治的帮助真的特别大。要知道,文景之治那两位皇帝加在一起,统治的时间还不到四十年呢。而在这段日子里,有整整十四年,都是张苍在负责国家大事。

跟李斯和韩非比起来,张苍这家伙,估计得算是那种晚年才有所成就的人吧。

再说张苍,他不仅数学厉害,音乐和历法他也都很在行。当他做丞相的时候,把汉朝的音律和历法标准都给重新制定了一遍。从那以后,汉朝里搞这些学问的人,都把张苍当成是他们的老祖宗。

到了公元前162年那会儿,张苍已经是个九十多岁的老头了。而且啊,他坚持用的历法跟汉文帝的想法有出入。所以没多久,张苍就从丞相的宝座上退了下来。但你知道吗?就算退休时他已经是九十多岁高龄,他之后竟然又活了十年!一直等到汉景帝坐上皇位,张苍才离世,这一生活了一百多岁呢。

张苍这辈子,就是从战国快结束时一直活到了文景之治的大红人。

张苍这辈子,给汉朝带来的影响可真不小。他搞出来的那些数学规矩,还有关于礼法、音乐的制度,一直都在汉朝延续了好几百年。但要说张苍最牛的地方,那还得算是他当老师传下来的学问。

咱们来捋一捋张苍的师父和师兄弟这些关系,只有弄清楚张苍这一派的师承,我们才能明白他们这一派对中国历史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张苍拜荀子为师。荀子呢,是战国时候超级有名的大儒。他虽然是个儒家学者,但并不保守,觉得可以学学其他学派的好点子,来给儒家思想添添彩、变变身。这个观念,后来被人们叫做"集各家之大成"。

另外,荀子身为稷下学宫的掌门人,一辈子教了很多学生。所以,那些跟荀子学过知识的学生,自然而然就延续了他的思想,造就了一条文化血脉的传递。

先秦时候好多书都没了,所以荀子的大多数弟子后来都没能在历史上留名。现在我们能叫得上名字的,总共有六位,他们是李斯、韩非、张苍、陆贾、毛亨,还有浮丘伯。

前头说的那三位,李斯、韩非和张苍,咱们都已经聊过了。李斯在秦朝时是当朝的一把手,韩非呢,是法家思想的大腕儿,而张苍呢,在汉文帝那会儿,足足做了十四年汉朝的宰相。至于后面那三位,陆贾后来干上了汉朝的外交差事,两次跑到南越国去出使,对汉朝和南越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毛亨是个大诗人,咱们现在能读到先秦时候的经典《诗经》,多亏了他。至于浮丘伯,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少之又少。不过他有个学生挺出名,叫刘交。刘交还有个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

因此,说起秦朝到汉初那会儿,荀子这一派的学生可真是挺厉害的。再加上秦朝时,李斯做了丞相,他肯定会照应一下自己的同窗。这样一来,荀子的思想就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影响了秦朝官方的观念。

汉朝以后,有了张苍、毛亨、陆贾这些人,荀子这一派的学问传承还是很红火。特别是张苍当丞相那会儿,他也爱提拔荀子这一派的学生后辈。

到了秦末汉初那会儿,各家学派的思想开始慢慢往一起凑了。因为汉朝官方推崇黄老学说,而荀子这一支又是儒家出身,所以那时候汉朝的思想圈,主要就是儒家和道家在挑大梁,同时也慢慢吸纳着其他学派的思想。

后来,张苍又收了个学生,叫贾谊。跟张苍比起来,贾谊对汉朝的作用可大多了!尽管贾谊命短,早早就离世了。但他在活着那会儿,写了好几篇超有名的文章。之后汉朝解决诸侯王问题、对抗匈奴这些大事,大体上都是照着贾谊的想法去办的。

贾谊提出的那些策略实在太高明了,以至于后来的很多儒家学者都纷纷钻研起他的思想来。据说,根据历史专家的研究,贾谊活着的时候,有个特别亲近的人,可能是好朋友,也可能是学生,叫董仲舒。到了汉武帝的时代,董仲舒直接向汉武帝建议,让儒家学说成为唯一的学问。

董仲舒推崇的那个"儒术",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儒学了,它是经过好几代儒家大师的不断改进,吸取了各家各派的长处后形成的。正因为这样,汉武帝后来接受了董仲舒的意见,决定用这经过融合的儒家理论,来指导汉朝的管理和发展。

后来啊,有个叫司马迁的大佬,他是董仲舒的学生,还写了那本超有名的《史记》。司马迁有个女婿,名叫杨敞,这个杨敞在汉昭帝的时候,当上了汉朝的丞相。

从荀子传到司马迁,这两百年间,好几代人的文化血脉一直流传着,都有明确的线索。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想法就是,要把各家学派的长处都结合起来,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都吸纳进儒学里,好让儒学真正成为管理国家的指导思想。

从汉朝起,之后差不多所有的封建王朝,都照着这个办法来行事。

这才是荀子这一思想流派真正厉害的地方!在这条思想传承里,张苍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荀子与贾谊,让儒家的学问从战国传到了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