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乌军对俄能源基础设施的打击已进入战略纵深阶段。9月18日凌晨,特种作战部队对伏尔加格勒炼油厂发动无人机袭击,导致该厂全面停产。作为俄南部最大炼油厂,其年加工能力1570万吨,占全国产能5.6%,直接影响俄军南线燃料供应。此次袭击后,俄国防部紧急启动西伯利亚炼油厂铁路运输,但修复需数月时间,前线部队已出现燃油配给量减少20%的情况 。
国际层面,北约"东部哨兵"行动加速推进。波兰允许北约部队进驻,法国"阵风"、德国"台风"战斗机已部署至波兰空域,丹麦护卫舰和捷克直升机部队也将加入协防。此举被俄方视为"直接参战",俄外长拉夫罗夫警告称将视欧洲派遣部队为合法打击目标。与此同时,欧盟第19轮制裁计划打击俄"影子舰队",试图切断其石油运输生命线 。
随着冬季临近,战场环境将显著影响双方行动。俄军在库皮扬斯克的推进可能因泥泞道路受阻,但顿涅茨克方向的"钢铁堡垒"攻坚战仍将持续。乌军则计划通过无人机群袭和电子干扰,迟滞俄军机械化部队机动。值得关注的是,乌军近期在波克罗夫斯克使用"弹簧刀"无人机与"海马斯"火箭炮协同战术,对俄军集群目标造成30%以上伤亡。
科技博弈将成为胜负手。俄军部署的"信使"智能作战平台可执行运输、布雷和火力支援任务,而乌军则依托"海狸"系统和英国"暴风阴影"巡航导弹,精准打击俄军指挥所。双方在无人机拦截领域的对抗尤为激烈,俄军"顿巴斯穹顶"系统日均击落40-70架乌军无人机,而乌军则通过光纤制导无人机规避电磁干扰 。
这场冲突已演变为能源、科技与地缘政治的综合较量。俄军的"慢火煎鱼"战术虽有效消耗乌军有生力量,但乌军通过敌后破袭和国际支持,仍保持战略韧性。未来三个月将是关键窗口期,双方在顿涅茨克的争夺可能决定战争走向,而国际社会的立场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地区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