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马科斯"劝退"后,菲外长对中国,发出"求和"信号,不简单
据央视新闻消息,5月22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要求全体内阁部长礼节性辞职,外长马纳洛在卸任前出席东盟会议时称愿与中国达成任何协议维护南海和平。这一表态看似释放善意,背后却暗藏复杂的政治博弈与战略算计。先看菲律宾近期的政治动向。5月中期选举结果显示,马科斯阵营仅获得参议院12个改选席位中的6席,未达此前民调预期的7至8席,而杜特尔特阵营斩获5席,政治影响力显著提升。
选举失利让马科斯面临巨大压力,其支持率因经济疲软、南海政策失误等因素持续下滑。在此背景下,马科斯要求52名部长级官员辞职,看似是为应对舆论压力、重塑公信力的"大胆调整",实则可能有更深层考量。一方面,他或许想通过内阁"大换血",将关键职位安插亲信,巩固自身权力,毕竟其上台曾受杜特尔特家族支持,内阁成员背景复杂,此次洗牌或为与杜特尔特家族抗衡做准备;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其试图通过人事调整释放政策转向信号,尽管这种可能性目前看来较小。
马科斯(资料图)
再看马纳洛的"求和"信号。这位即将卸任的外长在东盟会议上的表态颇具戏剧性。要知道,马科斯政府近年来在南海频繁挑衅,不仅多次派船强闯中国岛礁,与中国海警发生摩擦碰撞,还加强与美国军事合作,引入美日韩等域外势力在南海搞联合军演,如5月26日启动的美菲"海上战士合作"军演,日本水陆机动团、韩国海军陆战队首次参演,演习地点选在距黄岩岛270公里的巴拉望岛,科目包含两栖登陆等明显针对中国的内容。与此同时,菲律宾还计划在苏比克湾扩建海军基地,部署韩国制导弹护卫舰等装备,意图增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
就在马纳洛表态前三天,菲公务船强闯铁线礁遭中国海警水炮驱离,全程录像显示菲船主动撞击中方执法艇,挑衅行为确凿。那么,马纳洛为何在此时释放"求和"信号?其一,他即将卸任,即便发表缓和言论也无需承担后续责任,新外长拉扎罗是杜特尔特时期官员,曾促成中菲"仁爱礁运补协议",马纳洛此举或为继任者营造缓和的外部环境,方便其开展工作;其二,在东盟会议上表态,有做表面功夫给其他国家看的意图,试图塑造菲律宾"追求和平"的形象,掩盖其此前的挑衅行为,避免在东盟内部被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