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刚刚达成了停火协议,然而协议生效仅六个小时,战火就重新燃起,印度方面打着拦截无人机的名义,用无人机袭击了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空军基地以及拉合尔、斯利那加等多个城市,巴基斯坦军方称印度在短时间内进行了至少十五轮攻击。
此前,美国官员曾公开表示是美国调停促成了停火,但印度随后否认了美方的参与,表示停火由两国自行达成然而随着战火重燃,印巴双方又开始互相指责是对方率先违反的停火协议,眼看事态有再次爆发之态,关键时刻中国出手了。
5月10日,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木尔坦市,人们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宣布停火后庆祝
停火墨迹未干,谁在边境"变脸"
停火协议刚签,天刚擦黑,印度那边就憋不住了,打着"拦截巴方无人机"的幌子,几架印度无人机直扑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空军基地,玩起了自杀式袭击,紧接着,拉合尔、斯利那加好几个城市上空都响起了爆炸声。
巴基斯坦军方脸都绿了,说印度在短短两小时内,对着巴方要害部门和民用设施,足足搞了至少十五轮无人机轰炸,摆明了想一锅端,让巴基斯坦彻底瘫痪。
当地时间5月10日,印巴宣布停火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斯利那加天空中出现的闪光
有意思的是,这场停火,前脚美国官员,甚至前总统特朗普还在那儿大吹特吹,说是"美国调停的功劳",结果印度这边扭头就翻脸不认人,公开说停火是印巴两国自己谈拢的,跟美国佬半毛钱关系没有。
这下可好,华盛顿的面子被扔在地上踩了又踩,简直成了一出国际笑话,你说印度图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和平"姿态,不过是块遮羞布。
要说印度为啥急着签这"假和平"协议,那是因为在之前的战场上,他们可是实实在在挨了当头一棒,脸都被打肿了。
网上各种传闻印度花巨资购买的法制"阵风"战斗机,一口气被人家揍下来六架,花大价钱买的S-400防空系统,也被炸成了废铁,更惨的是,国内百分之七十的电网都瘫了,老百姓摸黑过日子,这脸丢得,莫迪政府怎能不着急。
印度战机坠毁
所以,赶紧签个停火,一来能掩盖战损,对外还能装出一副"战略克制"的高姿态,二来也能喘口气,偷偷评估一下巴基斯坦的底线在哪,瞅准机会再搞点小动作扳回一城。
印度原本以为只要打出"反恐"这张牌,国际上怎么着也得给点面子,说不定能一鼓作气把巴基斯坦彻底摁死,哪知道,国际社会这次出奇地冷静,应者寥寥,看来印度那套在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的"平衡术",关键时刻也不太灵光,没换来几个真心朋友。
5月5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记者见面会上讲话
印度军队那套"万国牌"装备,平时阅兵看着挺唬人,一到真刀真枪干起来,毛病全暴露了,不同国家造的飞机、导弹、预警系统,各说各的方言,数据链根本不兼容,苏-30MKI愣是没法跟"阵风"有效共享情报,预警机数量又不够,整体战斗力大打折扣,这仗怎么打?
那号称花了88亿美元的"阵风"战机,金贵是金贵,可核心技术代码在法国人手里攥着,一旦受损自己根本修不了,简直成了"一次性武器",银样镴枪头一个。
法国阵风战斗机
巴铁"逆袭"记,谁是背后"高人"
反观巴基斯坦,这次表现确实硬气,开战初期,面对印度八十多架战机的空袭,愣是有效顶住了,据说自家飞机一架没掉,还反手打下来五架印度战机,这份战绩,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当然,巴基斯坦也有自己的难处,国家底子薄,经济不给力,财政部门早就拉响警报,说冲突再拖下去,外汇储备就得见底,到时候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对停火,巴基斯坦虽然响应迅速,但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对印度的德性,他们可是一百二十个提防。
就在这节骨眼上,中国的态度成了关键,北京先后跟新德里和伊斯兰堡通了电话,意思很明白:支持你们谈,也希望你们能正儿八经地停火,别再打了。
外界一看,得,这事儿还得是中国出面才能降温,中国的招数可不止劝架这么简单,那是一套组合拳,在多个层面展现了区域影响力,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就在冲突升级前的5月7号,中国商务部就先给印度来了个下马威,宣布对从印度进口的氯氰菊酯,征收高达166.2%的反倾销税。
这玩意儿可是印度对华出口的大头,这么一来,印度相关产业的脑门上直接挨了一闷棍,信号很清楚:想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那就得掂量掂量自己付不付得起代价。
除此之外,战场上,中国军事技术的影响力更是实打实的,巴基斯坦空军这次能扬眉吐气,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中国引进的歼-10C战斗机、ZDK-03预警机,还有那能"千里眼狙杀"的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
歼10CE战机携带霹雳15导弹
正是这套"中国造"体系,帮巴基斯坦不仅成功拦截并击落了印度空军最先进的"阵风",还顺手端掉了S-400防空系统,反衬之下,印度那些号称"阵风神话"的装备,在实战中反倒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这还不算完,印度一直把中巴经济走廊看成眼中钉、肉中刺,动不动就拿克什米尔说事儿,中国呢,稳扎稳打,不光推动走廊向阿富汗这些国家延伸,还跟沙特、埃及这些地区大国深化经济合作,这摆明了是要打造一个更包容、更多元的区域经济朋友圈。
印度这回栽跟头,说白了,一是太傲,轻敌了,对自家那些"高精尖"武器过分迷信;二是没算准巴基斯坦在中国支持下,协同作战能力提升了多少;三是自己军队那套系统有硬伤,各作战单位信息不通,像一盘散沙,形不成拳头。
印度原以为在《印度河用水条约》这类问题上卡巴基斯坦脖子,就能逼对方服软,没想到反而引爆了对方的强硬反击。
说来说去,所有这些冲突,根子还在克什米尔,从1947年印巴分家那天起,就成了两国之间解不开的死疙瘩,打了好几次大仗,小摩擦更是家常便饭,印度政府单方面修改克什米尔地区的法律地位,更是往火药桶里扔了个炸雷。
这次停火后又打起来,不过是历史剧本的又一次上演罢了,双方在停火协议这块招牌下,各说各的话:印度吹嘘是自己的"坚定回应"逼巴方坐回谈判桌,巴基斯坦则宣称这是"捍卫主权的胜利",反正嘴上都不认输。
往后看,印巴两国都攥着核武器这张王牌,谁也不敢真把事儿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国际社会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南亚彻底乱套,所以,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估计打不起来,但小规模的边境摩擦,像无人机、远程火炮这种非接触式武器的"过招",恐怕会成为家常便饭。
冲突的模式,可能从以前的"史诗大片"降级成"低成本肥皂剧",集数多,但烈度可控,而中国在此间扮演的角色,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旨在推动局势降温,"停火不是终点,而是对话的起点"。
与此同时,随着歼-10C等"中国制造"在战场上的表现抢眼,国际军火市场上对中国武器的关注度和订单量据说也在迅速增长,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正凭借其超高的性价比,重新洗牌这一市场。
另一方面,通过RCEP金砖国家扩容等平台,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也在逐渐形成,如果印度仍然执意对抗,那么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恐怕真有被进一步边缘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