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从零开始是不可能的,欧洲必须拥抱中国。"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27日报道,欧洲两家金属巨头高管近日表示,欧洲企业已在电池技术领域大幅落后于中国,没有能力与中国竞争。他们认为,欧洲必须正视现实,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
报道称,随着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于今年3月申请破产,欧洲打造本土电池产业的"雄心"遭到严重打击。金属巨头法国埃赫曼集团(Eramet)和比利时优美科集团(Umicore)的高管都认为,欧洲已经无法发展"完全自主的电池产业"。
上周刚刚卸任的埃赫曼集团前首席执行官克里斯特尔·博里(Christel Bories)表示,欧洲需要认清现实,中国花费了二十多年时间来完善电池技术,已在电池技术方面领先欧洲一大步。她直言,试图在不借助中国技术的情况下"从零发展电池产业"是行不通的。
优美科集团首席执行官巴特·萨普(Bart Sap)赞同博里的观点,他表示:"我们必须拥抱中国,让他们帮助我们在欧洲共同生产电池。"萨普认为,与其对中国企业征收关税,不如鼓励合作,推动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这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已于今年3月申请破产 视觉中国
这两家公司都是欧洲矿业巨头,埃赫曼集团生产一些用于电池制造的金属,优美科集团则从事电池材料的生产和回收。博里和萨普一致认为,欧洲不应与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和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等领先的中国企业竞争,而是应该寻求合作,在欧洲建立供应链和投资本地生产。
市场研究公司Project Blue的电池供应链研究员罗布·伯勒尔(Rob Burrell)也表示,对欧洲电池行业来说,与中国"完全脱钩"是不现实的。
一些中国企业已开始在欧洲投资,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例如,宁德时代去年宣布与欧洲汽车巨头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合作,投资41亿欧元在西班牙建设电池工厂。比亚迪则在匈牙利建立其首个欧洲乘用车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底投产。
欧洲国家寄予厚望的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已于今年3月申请破产,使欧洲打造本土电池产业的"雄心"遭受严重打击。《金融时报》此前发文指出,欧洲剩余的电池企业,例如法国ACC和德国PowerCo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它们能否独立发展,还是需要与中国企业建立合作。
美国彭博社分析称,中国供应了全球约80%的锂离子电池,世界最大的10家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中有6家来自中国。欧洲发展电池产业的努力受挫,可能迫使欧盟向中企"敞开大门",在欧洲建立更多电池工厂,以确保欧洲能够继续推动电动汽车转型。
Northvolt去年11月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前,被称作中国"电池之王"的宁德时代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曾毓群,在做客挪威主权基金CEO尼古拉·唐根主持的视频采访时,曾一针见血指出了欧洲电池制造商的问题所在--"他们的设计存在不足,其次工艺是错误的,就连设备也有问题。他们如何能扩大生产规模呢?"他指出,这些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将面临利用率、可靠性乃至安全问题。
《金融时报》认为,曾毓群的一番悲观评价,揭示了欧洲脱碳关键技术行业的失败程度,欧洲的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已不知该如何与中国重新竞争了。
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曾告诉媒体:"我们需要与中国达成协议,中国公司控制着采矿业、化工业和精炼业,如果没有他们的产能和能力支持,我们将无法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