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升级 中方提前做了5手准备

2025-04-21 20:38  头条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令美国军工陷入困境,当特朗普病急乱投医抛出"深海采矿"计划时,被掐住高科技命脉的美国,能否在5000米海底找到救命稻草?在世界经济棋盘上,美国打响了一场"制造业复兴"战役,挥舞起关税的大棒,一时间犹如风暴席卷全球。

【特朗普威胁中国加征145%关税】

这不仅仅是对中国的145%关税,还有那禁止高端芯片和相关技术出口至中国的禁令--看似名为"国家安全",实则却是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重重阻挠。不过,美国似乎忘了,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容易被打压的角色。

在4月4日,中国用实际行动回击了美国的不合理关税。不到半个月过去,这场"卡脖子大战"让美国尝到了稀土限供带来的苦涩滋味。在中美博弈中,中国手握着稀土这张王牌,宣布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要知道,稀土可是高科技产业的关键材料,全球有约90%的稀土供应和精炼加工都源自中国。因此,当中国决定"卡住"这一供应链,美国自然要觉得火烧眉毛了。

【中国严格管制稀土出口】

要知道在美国,稀土的重要性几乎无可取代。从军事装备到高科技产品,无不仰仗于它。拿其先进的F-35战机来说,为了造出这样一架战机,需要耗费830多斤的稀土,而美国国产的稀土资源,根本无法应付这样的庞大需求。

更别提今后特朗普所吹嘘的什么第六代战机F-47了。如果中国的出口限制继续下去,恐怕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迎来一段黑暗时期。

不仅如此,中国新发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已经让一些原本计划运往美国的稀土和相关加工品皆被"搁浅"。如今,美国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急需的材料,至少60天内无法入境。

美国稀土企业尼奥公司的CEO马克·史密斯,就直言不讳地表示,稀土供给的中断对美国的军事准备,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影响。

反观华盛顿,美国的官员们则是一边承认稀土断供,可能会"逆转"美国的军事优势,一边又试图"劝说"中国取消管制。

【美国军工遭受重创美官员劝中国"收回成命"】

然而,《华尔街日报》却对这种"不顾自己才是问题源头,只甩锅他国"的策略嗤之以鼻,认为这只是"自欺欺人的政治闹剧"。美国的算盘打得响,但碰上中国的稀土"卡喉",真的是进退两难。

美国虽然企图摆脱对中国稀土的高依赖度,建立起自己的稀土产业链。然而,即便经过了7年努力,由于政党政策交替、市场投资意愿不足等原因,各种计划纷纷沦为泡影--美国仍旧有70%以上的稀土需要仰仗中国进口。

而最致命的是,开始于2023年的中国稀土萃取分离关键技术的出口限制,让美国即便拥有开采能力,却无法自行完成冶炼。

这就意味着,即使美国想自给自足,也需要巨额投入和漫长的研发周期。甚至需要申请中国的专利授权,而根据美国的所作所为,中方几乎不可能给出去。

【特朗普计划"深海采矿"应对中国"卡脖"】

在如此困境下,特朗普开始病急乱投医。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特朗普政府正考虑签署行政命令,允许从太平洋深海开采金属,以应对中国的稀土限制。听起来很有趣不是吗?然而,这个主意更像是纸上谈兵。

首先,从国际角度来看,特朗普的计划绕过联合国机构审查进行深海采矿,这显然会招致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的怒火。ISA秘书长已经警告称,所有的勘探活动都必须在他们的监控之下,否则美国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并引发国际谴责。

从国内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深海采矿破坏程度极大,其对环境的破坏是陆地采矿的25倍之多。这种做法可能会污染海水,威胁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进而损害生物多样性。

【美国环保活动组织举行世界地球日集会游行】

对于环保组织声音强烈的美国而言,这无疑是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舆论炸弹,更何况美国在技术上,也难以跨过5000米深海采矿的技术难题,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周期漫长。

即便特朗普的"深海计划"真能奏效,最终的开采成本,极有可能超过从中国进口的价格。因此,这项计划或许只是为了安抚美国市场的一个托词。看来即使是这位总统四年后卸任,也未必能看到这个构想成真的那一天。

总的来说,特朗普的"奇招",更像是美国产业链孱弱的一面反映。试图通过外部手段,解决内在问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而在这场贸易摩擦中,稀土虽然只是一个"小战场",却是一张能够影响大局的牌。面对中国的挑战,美国能否在未来重新布局其产业链,实现真正的"制造业复兴"?说实话,很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