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年龄越大,真的越少不了男人吗?别急着拍桌子说不,这事儿你还真得听听"过来人"的体会。有的人四十出头,笑嘻嘻地说一个人多爽,一切都靠自己;到了五十六十啊,好像话风就变了。奇怪,这年龄一大,怎么心气儿就改了?为啥明明可以独立过得明明白白,偏偏还觉得身边得有个"他"?
我说这话,有人一听就有脾气了,什么年代了,谁靠谁呀,女人现在能挣钱,能开车,哪还需要男人帮衬?咱可别误会,这跟"靠男人"真不是一回事。你问身边那些头发花白、眉头带点松弛的姐姐阿姨,她们有的年轻时多硬气,挣钱养娃管家全都来一套,男人在她们那儿,有时候跟个房客差不多。可是,日子真那么单纯?只靠自己,老了还真能"打遍天下无敌手"?未必。
这不是骄不骄傲的问题。谁年轻时不也是一腔"天底下没什么可怕"的劲儿。真到一定年纪,你会发现,这口气不知什么时候就收敛了些,人也柔和下来。"我能行!"四个字里,冒头的好像少了一点利落,多出一丁点犹豫。
我姨妈就是个典型。她年轻那会儿,是那种走路带风、八面威风的女人。家里那点事,从上到下都得听她调度。姨父咧着嘴的那种好好先生--上班、下班、买菜,日子过得四平八稳。姨妈性格倔,长年留一句:"天塌下来我都顶得住,男人,只能算个帮手。"有一回她跟我笑,说自己掂着扁担砍柴,没觉得累,反而有一种"女汉子"的自豪。
但现在,她六十了,坐那儿一会儿就捏着自己的脖子哀叹:"这筋骨啊,比年轻时差远了。"有一次小区停水,她跟着邻居下楼端水,本想露一手,提起来倒没几步,胳膊就开始发软。就在楼口,她姨父提着菜回来了,赶紧接了桶水,"哎呀,我来,你别逞强了。"这一瞬间,她反倒有点说不上来的愧疚和踏实。那以后,姨妈多了些对姨父的依赖,嘴上还是倔,但表情已经放缓了几分。
现在回头说起那会儿,她笑着摇头:"年轻不懂事啊。真到自己慢下来了,才知道有个人能帮衬帮衬,踏实。"那种巨大的独立感,渐渐被生活里的小细节消磨掉,留下来的,是需要、是陪伴、还有那么一点点不情愿承认的软弱。
其实,很多人到了五十岁,是第二次长大。因为子女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立业,离你可不是"几步路"的事了。家里一天到晚安静得可怜,有时茶泡好了,想喊句"赶紧过来说句闲话",才想起屋里空着。你在房间转了几圈,电视吵嚷半天,手机聊天群很热闹--可杯子里只剩自己。
我听邻居一位张阿姨讲过自己的感受--她年轻时把独立挂在嘴边,和丈夫有一段时间还闹离婚。可一到退休,孩子远在外地打拼,老两口关了灯,眼泪就往下掉。"白天还能出去跳广场舞,晚上就是数着对方打呼噜声音睡觉。"她说完哈哈笑,抹把眼角。说到底,哪怕话不多,有个人在厨房嘀咕锅碗瓢盆,屋里才像个"家"。
人到了年纪,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钱买的。你身体多好,生病总有时候。亲戚再亲,说到底也有他们的小天地。去年我小姨生了一场小病,孩子来照顾一天、两天,第三天就得回去上班,只能请了护工。那护工事是做得利索,花钱也不少,就是隔得远,连"你这个药该怎么吃",都说得不咸不淡。夜里难受得想哭时,觉得世界上最孤独的就是自己。她后来悄悄说:"没想到这时候,还是'他'端碗热水给我,才觉得还有个地方叫家。"
我们平时看电视剧,总觉得"彼此陪伴"太老套,可唯有亲历,才知人晚年最怕孤独。那种孤独,是嘈杂世界里安静到让人害怕的感觉,不是朋友圈一条消息、也不是外卖一顿饭能堵住的。
其实,和谁渡过一生,不见得全是爱情。相濡以沫,到底还是细碎琐事、一点点习惯和陪伴撑起来的。年轻能熬能拼,家里有事自己扛,觉得自己无敌。但人一旦老了,月亮已高悬窗外,夜色降临时,才知有个人枕在身旁,哪怕是偶尔嫌弃他呼噜太响、袜子乱丢,也都变成日子的安稳和依靠。
说不需要男人?未必。可说女人老了就没了活路?也没有那么绝对。人生这场戏,本来就是独角戏到群戏不停切换。有人习惯了一个人,也有人怕了夜深人静。潮起潮落,才是世事日常。
很多事只有自己走一遭,才懂那份"只言片语道不尽"的滋味。或许你还年轻,正得意洋洋地"谁都不靠"--那也没错,日子还长呢。只是有一天当你发现,哪怕只是加一件衣服,也有人跟你抢着递过来,你可能会突然心软,很想笑一笑:"原来,这就是岁月给的答案吧。"
也许,这世界上有很多种孤独,大概最难消化的,就是老来无伴那种。可谁又能说得准呢?等真到那一步,也许你会笑着想,哦,原来"人"这一生,无非是需要被别人当回事。
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故事呢?还是觉得,一个人就能好好老去?其实啊,这答案,只有时间才会慢慢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