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的"无过错责任":拒绝借宿错了吗?
绝对没错!
根据《民法典》第1032条,公民有权拒绝他人进入私人空间。彭某的拒绝是合法行使权利,且符合安全常识:
廖某是陌生年轻男性,深夜求助;
介绍工作需资质审核,随意承诺可能涉诈。
血泪教训:
独居者应优先保障自身安全,再考虑助人;
拒绝时可委婉但坚定:"不方便,但前方有派出所/救助站"。
图片来自网友评论
廖某将面临什么?死刑几乎无悬念
目前廖某已被刑拘,下一步司法程序如下:
1. 刑事拘留(已执行):最长37天,用于侦查取证;
2. 批准逮捕:检察院审查证据,批捕后继续羁押;
3. 提起公诉:故意杀人罪移送法院;
4. 一审判决:预计死刑(除非鉴定出精神疾病)。
法律角度预判:
无自首、无悔罪、无谅解,从重处罚;
民事赔偿难执行(廖某无财产),彭某家属可申请司法救助。
这起案件最令人痛心的,不仅是彭某的枉死,更是法律底线被极端人格肆意践踏。
"拒绝是权利,不是原罪;暴力是罪恶,不是解决方案!"助人前先保己,你的生命比别人的需求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