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日外长会谈不欢而散,日本随即联手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四国共同表态不许改变东海现状。这一系列动作无疑给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也让地区局势愈发复杂。让我们一起来剖析这场外交博弈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刚刚结束的东盟外长会系列会议上,中国外长王毅与日本外相上川阳子举行了备受关注的会谈。这场本应是缓解双方关系的会晤却以不欢而散告终。日方提出的两大要求--解除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限制和撤走钓鱼岛海域的海上浮标,都遭到了中方的明确拒绝。
王毅外长在会谈中重申了中方在福岛核污染水排放问题上的立场,并强调当前中日关系正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他呼吁日方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奉行务实的对华政策。这一表态可谓是字字千钧,暗示着中日关系或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本的"四国联盟":岸田的援兵来了?
会谈结束后不久,日本外相上川阳子便与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外长举行了"四方安全对话"会议。四国在会上重申了维护"自由开放的印太"的承诺,并表示不允许改变东海现状。此外,他们还决定扩大伙伴机制,共享情报以提高海上安全。
这一动作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日本试图搬来援兵对付中国。岸田政府此举究竟意欲何为?是为了在地缘政治上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还是为了向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表忠心?抑或是想借外部势力之力对中国施压?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这无疑都将进一步加剧中日关系的紧张。
美日"2+2"会谈:军事合作再升级
在"四方安全对话"前一天,日本还与美国举行了外长和防长的"2+2"会谈。会谈结果显示,双方在军事合作上又迈出了一大步。美方决定改组驻日美军司令部,将指挥权前置,以配合日本新成立的"统合作战司令部"。更值得关注的是,双方在"延伸威慑"问题上达成共识,美国可能将明文承诺对日本提供核保护。
这一系列军事动作无疑将日本的安全与美国深度绑定,也让中日关系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岸田政府此时做出如此大的动作,是否有将日本推向地区对抗前沿的意图?
中国的应对:淡定从容还是强硬反击?
面对日本的这一系列动作,中国的态度显得颇为从容。不久前,中俄海上联合编队在日本周边进行了巡航,福建号航母也在东海举行了海试。这些举动被视为中方对日本的明显警告。
中方一直强调,对武力威慑和封锁制裁有足够的免疫力。日本试图通过"团战"来对付中国的策略恐怕难以奏效。更重要的是,如果岸田政府想要成立"亚太小北约"来遏制中国,很可能会站在亚洲大多数国家的对立面。
当前的中日关系无疑正处于一个微妙而危险的时期。双方在钓鱼岛问题、核污染水排放等议题上的分歧似乎难以调和。然而,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两国的关系走向不仅关乎双方利益,更将影响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