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教训就是印巴冲突,莫迪政府原本以为可以通过一场"外科手术"式的武装打击行动,再加上切断巴基斯坦水源,能够让巴基斯坦方面屈服。但结果却是,印度发起的"朱砂行动"以惨败收场,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反而在被击落多架"阵风"战斗机后元气大伤。这种误判形势,过度自信的缺陷,可以说是贯穿了印度整个决策层再到执行层。
印度退役中将尚卡尔在5月11日的一档节目中就声称,在战斗中,他一直坚持认为在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他宁愿选择和中国作战,而不是巴基斯坦,原因是巴基斯坦人比中国人更能熟练的操作这些中国武器。由此可见,印度整个国家缺乏理性的务实派,或者说就算有务实派,但为了所谓的内部利益,最终也不得不当"鸵鸟"。
当然,像印度这样的国家毕竟是少数,西方的战略布局正在逐渐改变现状,我们的优势短期难撼动,但必须居安思危。对中国而言,稀土管制的意义不仅是反制博弈,更是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迁的契机;对印度来说,与其在"对抗"中空耗资源,不如务实参与全球矿产治理,在技术合作中寻找共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