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8元翡翠成本只有20多元,石英石刷漆“秒变”翡翠?玉石直播间套路曝光(3)

2025-04-21 16:36  潇湘晨报

记者调查

玉石证书所标鉴定机构查询无果

记者随后从玉石批发市场购买了两款廉价的石英岩玉首饰,然后将图片发给不同的鉴定证书商家,要求出"翡翠A货"鉴定证书。三天后,记者陆续收到了商家发来的所谓鉴定证书。记者看到,两套所谓鉴定证书均写着两款首饰的材质为"翡翠(A货)"。

在其中一套所谓翡翠(A货)鉴定证书中显示鉴定机构为中鑫银科金银珠宝检验检测中心,所谓鉴定证书背面还显示该鉴定机构取得了CMA认证。据了解,CMA认证即中国计量认证,是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在开展业务前均应获得的国家强制性认证。

然而记者在市场监管总局网站输入中鑫银科金银珠宝检验检测中心,对其认证资质进行查询时,并未找到该公司的认证信息。

在另外一套所谓A货翡翠的鉴定证书中显示其鉴定机构为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而当记者登录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官网,查询两件首饰的鉴定证书编号时,均显示编号信息不正确。

根据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官网显示的电话,记者与其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

记者:有首饰想出鉴定证书,能出吗?

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要把样品带到我们中心来,用仪器测,测出天然就可以出证。

记者:不送检能出证吗?

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当然不能,有实物才能测出结论。

随后,记者又将两个鉴定证书照片发给了该位工作人员,其表示为假证,不是他们机构所出。

广东产品质检院消费质量与安全评测室工程师 罗润箐:如今市面上流通的翡翠品种繁杂,导致鉴定证书存在一定的造假乱象。比如不法商家可能会仿照正规鉴定机构的证书样式,自行印制出正规证书版式,同时盗用真实机构编号生成虚假电子档案,制作出外观极为逼真的假证书,导致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

据行业专家透露,为了谋取不义之财,还有一些玉石商家在销售时进行"套证",将天然翡翠鉴定证书与假翡翠或人工翡翠商品配套出售。这种情况在一些翡翠交易中更为隐蔽,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据行业专家介绍,只有经过国家权威认证的玉石检测机构才能出具玉石鉴定证书,且这些检测机构的资质都应可查可追溯。如CMA认证可登录市场监管总局网站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

如果查询不到相关信息,表示该检验检测机构未取得国家认证,不能开展相关鉴定业务;

如检验鉴定机构资质没问题,消费者方可再登录该机构官网输入证书编号,就可查询玉石商品与证书信息是否一致。

此外,我国玉石检测标准规定,出具玉石商品的材质鉴定证书或检测报告时,写法应正规。如翡翠首饰等附加或备注材质时:未经人工处理的应标注"翡翠(A货)"字样;经人工处理的翡翠应说明处理方法,标注为"翡翠(漂白、充填)""翡翠(处理)"等。行业专家表示,市面上一些不规范的玉石标注,消费者应警惕。

广东产品质检院消费质量与安全评测室工程师 罗润箐:市场上翡翠证书不规范的翡翠定名写法通常有"天然翡翠""玻璃种翡翠""冰种翡翠"等,翡翠鉴定证书中定名不能出现这些字眼。

记者调查发现,近两年来,随着玉石类直播带货消费的火爆,消费投诉和纠纷开始日益显现。在黑猫投诉平台,近一年内有关玉石直播带货的消费投诉达四千多例。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珠宝属于贵重的商品,本身在线下交易的时候都容易出现纠纷,如果通过远程的方式来销售,因为是异地经营,出现这种问题的风险就会更高。特别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慎重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的方式来购买珠宝玉石等贵重物品,尤其是不要去相信主播或者商家的所谓捡漏或者打折宣传的噱头,更不要脱离平台进行私下交易,否则出现问题之后往往很难维权。

法律专家强调,消费者通过直播带货购买到有问题的玉石商品之后,除了商家应承担主体责任之外,直播平台更应切实负起责任,维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