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芷蕾,这次是真的把威尼斯炸了!
一身简单衣服、一个奖杯,把14年没拿回来的"威尼斯影后"带回了中国!
内娱女演员上一次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封后,还是2019年的咏梅。你能想象,这么多年我们的女演员被隔在外面?辛芷蕾这是凭真本事闯出来的!
而最戏剧的是,前一天Vogue的那期封面,她在咖位排序里还排在刘亦菲后面。
刘亦菲的《花木兰》口碑稀烂、奖项寥寥,却能盖过一堆有实力的女演员,还把文淇、宋佳、倪妮挤到后面。
按照这个逻辑,如今的辛芷蕾可以碾过那张合影里所有人吗?
网友直接调侃:Vogue主编陈冲这下怕是得彻夜反思。
现场还有一个细节,暖到很多人--赵涛。
作为威尼斯评委,她全程盯着辛芷蕾,笑得眼睛发亮,还亲手为她颁奖,像是在告诉世界:我愿意把这样的中国演员介绍给你们!
辛芷蕾自己也说,"十几年前,我吹了个牛,说要站在世界舞台当巨星,结果被嘲笑…但你看,我来了!"
她眼睛红了却没掉泪,用中文自豪发言,没有多余煽情,干脆利落。
她的这份底气,不是空降,是靠作品里的"史诗级表演"撑起来的。
和她同台的,是来自全球的顶级女演员,她赢得光明正大。
可戏外,还有人脸色难看。
电影男主角张颂文,在现场的表情被网友狂截图--手上鼓掌,眼神里却是掩不住的轻蔑;辛芷蕾和剧组同事拥抱时,他面无表情,看不出半分喜意。
有人说这是职业素养问题--哪怕心里不舒服,面对全场和镜头,也要保持体面大方。
更尴尬的是,《日掛中天》入围威尼斯跟他关系并不大,甚至影片差点因为他当时的丑闻受到影响。
那段时间,本该热烈宣传的电影,被他身上的负面新闻拖到冷场,好在最终成功入围,还捧出了一个威尼斯影后。
可这几年,"番位"成了娱乐圈里绕不过去的游戏。影片本是女性视角,辛芷蕾是正牌一番,张颂文粉丝却气到在线辱骂女主角角色,还喊话"圈子很小,他是top,不要惹他"。
凭什么?
凭什么一个女演员就该为了所谓"给男演员面子"主动降咖?
粉丝闹归闹,可到了颁奖礼现场,本人也没有化解尴尬的意思。很多网友直言:看过这么多年典礼,这是最不体面的男主表现。
再看看现场其他人,即便与获奖无关,也会笑着鼓掌,因为这是基本的礼仪和舞台尊重。娱乐圈这么多年下来谁没嫉妒过别人?年轻时成名的人深知,即使心里不是滋味,脸上也绝不失态。
实际上,如果没有那份天然的大气,你站得越高,这样的细节越抓人眼球。
一旦被放大,就不是一时情绪,而是人品和格局的问题。
反观辛芷蕾,她在领奖后的神情里,没有刻意谦逊,也没有得意张扬,就是一种稳住了的自信感--获奖很正常,因为我做到够好。
而这样的机会,在中国女演员里太难得了。很多好演员连展示机会都没有,不是陪衬就是花瓶;陈可辛、张艺谋等大导的项目里,不少演技好的女星还是在演配角。
倪妮为了演好渔民,拍《东极岛》时晒伤皮肤却只落得个陪衬角色,因为剧本就是以男性主视角展开,你拿不到核心,就算倾尽全力也很难碰到大奖。
所以赵涛那晚笑得那么开心,不只是为辛芷蕾,也是为中国女演员能再度冲破围墙、登上世界舞台而开心,这是一种"终于有人做到了"的松口气。
可有些人的成就感,是建立在踩别人身上才有安全感的。"不降咖"就惹到你,那这圈子到底是小,还是小气?
辛芷蕾这次,让很多人重新抬起头看--原来不靠流量,不靠绯闻,只拿作品说话,也能站在全世界注视的位置上。
而我们该问的问题是--这是偶然案例,还是大势所趋?中国女演员未来是一次昙花一现的突破,还是会持续有力量的人站出来?
你觉得,如果这次换个人拿奖,舆论会这么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