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那纸张没有得到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的处理,就连防潮和污垢,的工作,都没有实施到位。尽管陈忠远先生十分痛心,但还是为找到了《青园图》的全卷而感到欣慰。
后来在陈忠远先生的多方沟通之下,他以500元的价格,收藏了两幅残卷,并开始着手修复这幅巧夺天工的稀世珍宝。
可想要在短时间里修复一则百年名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加上那个年代的文物保护技术远没有现在精湛,光是清理画卷上的污垢都耗时了几个月之久。
好在这幅残卷,仅仅是被分割而不是被蹂躏,修复工作尽管艰难,却也在时间的不断推进之下,渐渐恢复"完整"之身。
如今时隔半个多世纪,这幅完整的《青园图》,已经陈列在旅顺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家一级文物的行列,且初步估价已经达到了2亿之多。
如果何老头当年不那么肤浅,他的儿子也没有因为生计客死他乡,这一副《青园图》会不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或平步青云?或衣食无忧?一切皆有可能
但换句话来说,即使父子二人依旧健在,也未必会识得那幅画的价值,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格局决定着他的出路,当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之时,也断然不会器重这些身外之物。只是可惜了那些文物,他们大多数流入海外和民间,也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反复经历着如《青园图》的这般遭遇。
文物的流失的惨状,引发诸多深思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他富饶的土地下,和历届君王的宫殿里,都珍藏着无数稀世珍宝,可话到此处,定会有人不解,为何中华文明的产物,会受到列强得如此"青睐"呢?他们懂得"青花瓷"的价值吗?
他们知道"清明上河图"所绘何物吗?他们知道那些被烧毁的画卷当中,有多少是千年难遇的珍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