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公历10月份已经来到了30日,此时霜降节气也已过半,距离传统上的"冷冬"越来越近。这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里,冷空气将会变得频繁,寒意会一天比一天浓,咱们可得提前做好御寒保暖的准备。
而在明天,我们将迎来一个特殊的日子--农历九月十一。在传统的黄历中,这一天被称为"闭日"。什么是"闭日"呢?它是"建除十二神"之一,顾名思义,有"关闭、收藏、静守"的寓意。此时正值秋冬交替,大自然的气息由开放转为收敛,万物开始闭藏,为过冬积蓄能量。

对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老年人来说,顺应天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老传统里,到了"闭日",老人们尤其要懂得"养藏",牢记下面这"1不争,2不出,3不吃,4不做",为平安健康地度过寒冬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不争:不争闲气,心态平和
俗话说:"气大伤身。"对于老年人而言,情绪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闭日"讲究收敛,首先是收敛自己的脾气。
为什么? 秋冬之交,气温变化大,血管容易收缩,如果此时因为一点琐事与人争执,动怒生气,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非常危险。

怎么做? 遇到不顺心的事,学着看开、放下。儿孙自有儿孙福,少操闲心;邻里之间的小摩擦,一笑了之。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家里听听戏、喝喝茶、侍弄一下花草,让心神安宁下来,这就是最好的"闭藏"。
二不出:不出远门、不出风头
"闭日"宜静不宜动,这里的"不出"有两层含义。
1. 不出远门:古代认为"闭日"不宜进行远行、迁徙等大事。从现实角度看,深秋时节,天气多变,旅途劳顿容易导致身体不适。而且,早晚温差大,陌生的环境可能让老年人适应不良,增加感冒或意外风险。不如待在自己熟悉的家里,安稳舒适。

2. 不出风头:这里的"风头"也指自然界的风邪。老话讲"神仙也怕脑后风",秋季风大且凉,尤其是后脖颈、膝盖等关键部位,一定要保护好。所以,"不出"也是提醒老年人,在风大的天气里,尽量少出门。如果必须出门,务必戴上帽子、围巾,穿好外套,避免被寒风侵袭,埋下病根。
三不吃:不吃生冷、不吃油腻、不吃剩饭
饮食是健康的关键,"闭日"的饮食更要讲究,为身体"储能"。
1. 不吃生冷:如冰淇淋、冷饮、生拌凉菜等。此时脾胃功能较弱,生冷食物会刺激肠胃,导致腹泻、腹痛,消耗体内宝贵的阳气。
2. 不吃油腻:少吃油炸、肥腻的大鱼大肉。这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甚至引发血脂升高。饮食应以温热、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喝一些热粥、汤羹,如山药粥、南瓜小米粥,既能暖身又能养胃。

3. 不吃剩饭:很多老年人节俭,习惯吃剩菜剩饭
。但秋冬季节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剩饭剩菜容易滋生细菌,且营养价值低。为了健康,最好是吃多少做多少,保证食材新鲜。
四不做:不做剧烈运动、不做熬夜之事、不做大汗之事、不做伤神之事
1. 不做剧烈运动:"闭日"运动的原则是"舒缓"。像跑步、爬山等剧烈运动,会大量消耗体能,与"收藏"的节气特点相悖。建议改为打太极、散步、做操等温和的运动,达到微热即可,切勿大汗淋漓。
2. 不做熬夜之事:秋冬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熬夜最伤阴血,消耗肾精。保证充足的睡眠,就是最好的补药。

3. 不做大汗之事:除了运动,也包括泡过热的热水澡、蒸桑拿等。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大汗会导致阳气外泄,不利于冬季收藏。洗澡时水温适宜,时间不宜过长。
4. 不做伤神之事:比如长时间沉迷棋牌、为琐事过度忧思、操心劳力等。这些都会耗伤心神。要学会"偷懒",把精力留给自己,养精蓄锐。
明天九月十一"闭日,牢记这"1不争、2不出、3不吃、4不做",收敛锋芒,涵养精气,安安稳稳地迎接寒冬的到来。
祝大家身体健康,平安顺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