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开始后悔了?彻底取消交易?

2025-03-29 12:04  头条

近日,外媒还在洋洋得意,称尽长实与贝莱德的谈判并未受到干扰,李嘉诚仍计划把巴拿马的两处港口出售给美企。

不到24小时,长和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直接宣布下周不会和美方签约出售巴拿马港口,中方一改好言规劝的软手段,开始实质性的行动"重拳出击","双管齐下"。李嘉诚这次真的后悔了吗?长和与贝莱德的港口交易真的会取消?

历史是一面镜子,"见怪不怪"

特朗普上任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了罕见大规模贸易战。3月6日特朗普在白宫发表讲话,称4月2日是关税生效的日子,特朗普说他不想出现什么意外,将公平地对进入美国的外国商品加征。碰巧,4月2日正是李嘉诚与贝莱德集团签订协议的日子。

另据英媒爆料,美国拟对与中国有关联的船舶征收港口费,并施压盟友效仿否则面临制裁报复。李嘉诚应该提前从这些变化中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李嘉诚拥有庞大的商业帝国,福布斯2025年香港富豪榜显示,李嘉诚以373亿美元(约2900亿港元)位居榜首。很多人都不理解,李嘉诚这么有钱了,为何还执意要卖港口呢?

我们来梳理一下李嘉诚的商业轨迹,1979年,李嘉诚在汇丰银行帮助下,以"蛇吞象"方式收购英资和记黄埔,成为首位掌控英资财团的华人。为什么要卖给李嘉诚呢,李嘉诚就既能代表英资利益,又能扎根本土,是最合适人选。也正是这笔交易,让李嘉诚一举跃升为香港首富,并控制了香港的港口、能源、零售等业务。

在90年代,李嘉诚以香港企业的名义在国内囤积了大量有价值的核心商圈地皮,但是李嘉诚只是等个十年八载,让地价翻翻10倍赚个"囤地差价"就走人。同样的戏码,李嘉诚在全国差不多近30个项目,而这些倒腾地皮赚来的钱,最后去了哪里?答案是英国。

2013年开始,李嘉诚疯狂抛售内地资产,并把资金转移到英国,2015年,李嘉诚旗下所有公司,注册地已经从香港变成了开曼群岛。媒体显示,李嘉诚家族在英国的投资达到4000亿港元,控制了英国30%的电力系统、10%的天然气管道、5%的水务市场、40%的电信市场。目前,长江和记实业超过85%的收入,均来自内地和香港以外的地区。

俗话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这一连串事件看下来,我们还会觉得李嘉诚卖港口奇怪吗。

事情来得太突然

在长和和贝莱德看来,希望港口交易速战速决,以免夜长梦多。外媒报道是各方目前正完成尽职调查,虽然消息只提及了巴拿马运河两个港口,但这两个港口正是舆论的焦点,根据外媒报道,长和也意识到这点,并加速推进这两个港口的交易进度,以避免损失。

为什么说这两个港口是个突破口,巴拿马运河两个港口被美企收购之后,美国在巴拿马运河的管理权就一家独大。2023年财年的数据,中国经由巴拿马运河的总货运量占到了其港口总货运量的22%,必要的时候,美国完全可以堵死我国与美州的贸易通道。一旦这两个港口成交,其它"一带一路"上的港口难免会跟进,这将严重冲击我国海外贸易。

面对不听劝告的李嘉诚,于是官方近日便不再客气,直接对其挥出了两记"重拳"。外媒3月27日引述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报道,中国要求国有企业暂缓跟与李嘉诚及其家族有关联的企业开展任何新合作。如果属实,那么中国对长和这笔巨大的港口交易,已经不只停留在口头警告上,而是给李嘉诚港口交易发出了明确行动信号。

这里的重点是李嘉诚及其家族的新合作,李嘉诚家族与国企在基建、能源、医药等许多领域都有合作,仅吉林电力和中药股权就达70亿人民币的交易规模。要知道,李嘉诚家族的企业吃遍了中国市场的红利,现在的商业往来也非常密切,如果与中国市场"全面脱钩",那么李嘉诚企业恐将面临严重生存危机。

这次买卖最吊诡的地方,就是出售项目中并不包括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港口,这可能是计划的一部分。为了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我国官方3月28日正式宣布,向长和集团挥出第二记"重拳",称已经注意到了李嘉诚长和将与贝莱德签署巴拿马港口的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

显然,一旦中方查证李嘉诚这笔交易,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可能涉涉嫌垄断、危害国家利益和市场公平等诸多方面。现在来看,不仅仅是这笔交易要中断,如果查实问题,可能还要进行处罚。这让李嘉诚开始骑虎难下,面临两头失衡的风险。

港媒《星岛头条》公开消息,长和高层称长和下周将不会和美方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这可以看作是李嘉诚态度软化的表现,但是否后悔当初决定,终止交易还不得而知。

总之,长和集团与贝莱德的港口交易签字生效日期越来越近,最好的结局是李嘉诚终止交易,如果越往后走,随着调查的深入,那么长和回旋的余地将会越来越低。

3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表示,"作为原则,我想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的正当权益的相关行为。"这也是对某些国家搞胁迫经济的反对,长和终止交易也可"借坡下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