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同于演讲者本人的信念满满,由于马克龙的演讲风格严肃且篇幅冗长,在不大的场地内,几名英国议员甚至打起了瞌睡。
法国总统 17 年未访英国的原因
为庆祝这一时刻,英国和法国的国旗在温莎周围飘扬。
法英 " 离婚 " 摆上台面,与脱欧阴影和政治互信崩塌有关。一方面,2016 年英国公投脱欧后,英法在渔业权、北爱尔兰边界、移民管控等问题上冲突不断,法国渔民封锁英吉利海峡港口,英国指责法国纵容偷渡。法国作为欧盟核心国,对英国 " 既要主权又要市场特权 " 的立场持强硬态度,马克龙甚至私下称英国前首相约翰逊为 " 小丑 ",而约翰逊的继任者特拉斯则拒绝定义马克龙是敌是友,这种互信崩解导致高层交往停滞。如今随着工党领袖斯塔默一年前入主唐宁街,两国关系逐渐回暖。
在这次英国议会大厦的演讲中,马克龙试图让 " 脱欧 " 隔阂过去,他把这一话题主动摆上了台面并进行调侃。" 英国脱欧令人深感遗憾 ",此话引发台下众人哄然大笑,但是否 " 一笑泯恩仇 " 未尝可知。
另一方面,英国的外交转向让法国感受到 " 背刺 "。英国保守党政府曾推行 " 全球英国 " 战略,试图淡化欧洲角色,转向美澳等盟友(如加入 " 奥库斯 " 联盟)。此举被法国视为 " 背叛 ",尤其 " 奥库斯 " 导致澳大利亚单方面撕毁与法国 660 亿美元的潜艇订单,马克龙怒斥此举是 " 背后捅刀 ",进一步毒化双边关系。
马克龙主动 " 破冰 " 的战略意图
当地时间 7 月 8 日,英国国王查尔斯在温莎城堡为法国总统马克龙及其夫人布丽吉特举办了一场盛宴,众多王室成员及英国首相斯塔默到场。
马克龙此时访英的战略意图很好猜测,英法的问题可归结为欧洲内部的矛盾,当下紧迫的是应对欧洲外部面临的多重危机。
首先是为了对冲特朗普说变就变的战略不确定性。白宫消息人士称,特朗普计划在 9 月访英,此访缘于今年 2 月斯塔默的邀请,意在改善英美关系并促成与美国签订贸易协议。但特朗普发出的 " 北约过时论 " 和不断施压盟友增加军费的政策让欧洲警铃大作。马克龙抢先到访,意在抢占欧洲安全议程主导权,联合英国减少对美依赖。他在英国议会明确呼吁:" 英法必须共同承担欧洲安全责任 ",并强调两国军费占欧洲 40%、拥有欧洲唯二核武库的特殊地位。
其次,马克龙在议会演讲中明确呼吁建立北约内部的 " 欧洲支柱 ",推动防务自主化。其核心逻辑在于:若特朗普之后弱化对乌支持或撤减驻军,法英需具备独立承担欧洲安全的能力。双方计划将国防开支提高至 GDP 的 3.5%,并重启《兰开斯特宫协议》(规定对一方重大利益的威胁即视为对另一方的威胁),强化联合核威慑与远征军部署能力。
礼仪之下 分歧暗涌
2024 年,斯塔默领导的工党政府上台后,将修复英欧关系列为优先事项。此次法国总统夫妇的英国行也受到了最高规格的礼仪款待。种种迹象表面,英国 " 脱欧 " 后并未恢复 " 自由身 ",反而在战略空间上被不断压缩。在 " 全球英国 " 愿景受挫、对外政策缺乏稳定支点的情况下,斯塔默政府的 " 再欧洲化 ",也间接促成了马克龙的英国行。
在经济层面,脱欧后的英国对欧贸易壁垒成本攀升,急需与法国协调金融和能源规则;在政治层面,英国保守党遗留的移民难题要求英法联合行动,2025 年上半年,已有超过 2.1 万名非法移民乘坐橡皮艇从法国北部穿越英吉利海峡抵达英国,创历史新高。
尽管访问象征意义显著,以王室礼仪为引,议会演讲、双边峰会,但英法间的分歧仍暗流涌动。其一,法国主张 " 欧洲战略自主 ",英国则倾向维持英美同盟,这种立场差异也反映在两国领导人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态度上:马克龙更愿意挑战这位美国总统,而斯塔默则更为温和;其二,英法两国一直带头推动为乌克兰组建国际维和部队,计划以欧洲的军队和装备以及美国的安全保障,为未来的停火提供支持,但特朗普对这一想法不太感兴趣,停火也依旧遥遥无期;与此同时,马克龙希望英国 " 尽快承认 " 巴勒斯坦国,但斯塔默并未明确表态,他还需要平衡英国国内亲以游说团体。
蜜月易热,深盟难筑。马克龙此行绝非礼节性访问,而是欧洲自主力量在特朗普时代重组的关键一步。然而,两国能否超越历史心结和战略差异,将象征性 " 回暖 " 转化为制度性合作,仍取决于后续具体政策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