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资料图)
在美债市场动荡不安的同时,美国政府在一些对华政策上出现了软化迹象。例如,此前特朗普政府计划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舶征收高额停靠费用,受影响船舶包括中国建造以及悬挂中国国旗的船舶,每艘船停靠费用最高可达350万美元。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全球航运业的强烈反对。希腊船王Evangelos Marinakis强硬回应,若征收这笔费用,其公司所有140多艘船只将全面撤出美国市场。
面对业界的集体反对,美国政府态度出现转变。有六名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调整相关计划,可能推迟实施收费计划,或者制定新的费用结构,降低中国船舶停靠美国港口的总体成本。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也证实,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出的中国船舶收费计划可能不会全部实施,且费用不会累积计算。有消息称,美国政府考虑根据公司船队中中国船舶的数量调整收费标准,或根据船舶的吨位收取费用,以减轻小型船舶船东的负担。
这一系列调整迹象表明,美国在部分对华政策上开始寻找退路,似乎准备向中方作出一定妥协。美国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一方面是全球航运业的反对让其政策推行面临巨大阻力,另一方面,美国也需考虑自身经济利益。如果坚持强硬政策,不仅会扰乱全球供应链,也会增加美国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进一步加剧美国经济的困境,尤其是在美债市场已经动荡的情况下,任何可能加重经济负担的政策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特朗普(资料图)
从当前形势来看,中美关税竞争仍在持续,美债市场的不稳定以及美国部分政策的调整,都为这场博弈增添了更多变数。中国在这场较量中坚定立场,坚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而美国则需在其强硬的贸易政策与国内经济稳定之间寻找平衡。未来,中美双方如何在经贸等问题上进行下一步互动,美债市场能否恢复稳定,全球都在拭目以待,这不仅关乎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也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