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资料图)
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数字背后,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度绑定。欧盟对俄实施11轮制裁后,自身能源价格波动加剧,2024年能源价格波动率较2023年上升23%。相比之下,中国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能源供应链保持稳定。中国通过上合组织框架与俄罗斯开展的本币结算已覆盖87%的能源交易,而欧盟对俄能源依赖度仍高达15%。当冯德莱恩在7月8日的欧洲议会演讲中要求中国限制对俄合作时,中方的回应直接划定了谈判底线--正常合作不针对第三方。
欧盟的困境不止于此。北约框架下的安全依赖让欧盟在外交上处处受限,马克龙虽呼吁建立"欧洲战略自主"防务体系,但现实是欧盟78%的军事装备仍依赖美国技术标准。这种矛盾在冯德莱恩的访华要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既希望中国在稀土出口上让步,又要求中方配合"谴责俄罗斯"的政治立场。
冯德莱恩(资料图)
中欧关系的未来走向取决于双方能否找到平衡点。冯德莱恩提出的三项要求已触及中方核心利益,在稀土管制和产能过剩问题上,中方的回旋余地有限。
中欧俄三角博弈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在气候变化、AI伦理等低敏感领域,双方仍有合作空间;若全球阵营进一步固化,中欧关系可能面临更大压力;而通过中东、非洲等第三方市场的动态平衡,或许能缓解当前紧张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