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受印度邀请,前往新德里并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二十四次会晤。
印度那边挺重视,莫迪亲自见了王毅,还单独聊了好几次。
图丨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总理府会见王毅
会议中,印度外长苏杰生很明确地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印度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中国外交部官网的新闻稿里有,印度媒体发的会谈视频也能证明。
王毅和苏杰生见面时,双方定了10件事儿,加强边境巡逻、多走动交流、重建信任等等。印度说要慢慢撤兵,中国也说支持两国好好合作。
图丨印度外交部部长苏杰生
苏杰生还特意强调印度支持"一中原则"。这个说法比印度之前模模糊糊的"一个中国政策"更直接。
可王毅刚走没两天,印度官员突然改口"解释",说苏杰生的话被"说错了"。
印度外交部还把官方文件里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给删了,只留下"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图丨中国台湾省街景实拍
这变化一下就引人注意了,中国外交部立马表示"强烈不满和反对",觉得印度这么做不讲信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对台湾态度变卦的同时,印度还在奥里萨邦第11次试射了"烈火-5"洲际导弹。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说,"烈火-5"就是冲着中国来的,解决老型号导弹打不到中国全境的问题。
图丨印度"烈火-5"洲际导弹
这导弹能打5000公里左右,中国北方的重要地方和东南沿海的经济区都能打到。
印度这次变脸,跟它面对的国际压力脱不了干系。之前的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商品加税,还取消了原定于8月25号到29号的贸易谈判。这些搞得印度经济挺难受。
数据显示,2024年4月到7月,美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涨了21.64%,到了335.3亿美元。因为美国施压,印度外交部少见地说了美国"双标"。
图丨印度最大港口:孟买港
另一方面,中国仍是印度很要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中印贸易额达到1300亿美元,其中,我们在稀土和锂电池材料这些方面帮了印度不少忙,出口量相当大。
中国还放松了对印度尿素的出口,让印度买了30万吨化肥,缓解了印度农业的困难。
对印度来说,现在的发展离不开跟中国的合作,特别是在气候变化、高科技制造和绿色能源这些方面。
图丨印度总理莫迪
莫迪在国内也遇到些麻烦。他在2024年大选后的支持率从63%降到48%,是他当政11年来最低的。
而且,印度经济也不太好,GDP增速降到了5.1%,年轻人失业率涨到了23%,是近十年来的最高纪录。
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战,印度损失了3架阵风战机和1架无人机,被俘虏的飞行员的照片在网上到处传,暴露了印度军队的不足。
图丨印度"阵风"战斗机
农村地区因为化肥涨价闹了好几次事,莫迪之前说的"人人有工作"也成了空话。
印度经济靠两大经济体:中国提供电子元件,美国提供市场。
数据显示,印度超过60%的电子元件都来自中国,光是2023到2024年,从中国进口的电子部件就值180亿美元。
同时,印度出口的20%都去了美国,这种依赖让印度左右为难。
特朗普时代的关税政策让印度纺织、制药和农产品的出口下降了大约35%,是2004年以来跌得最多的一次。
图丨美国总统特朗普
印度因为进口能源花了不少钱,外汇储备哗哗地往下掉,现在只有5800亿美元,是近三年来的最低点。
面对这种局面,莫迪不得不考虑实际的,特别是中国在印度制造业升级中的重要性。
其中中方早料到莫迪政府的不可靠,所以王毅部长访问印度时尤其强调了中印应该是一伙的,不是对着干的。
图丨印度孟买市政府大楼
他还表明,双方要从过去75年的历史里学经验教训,别再犯同样的错,早就暗示了印度不要再做"背后插刀"的事。
1975年10月20号,中印边境东段的土伦拉山口发生了点小冲突,打破了1962年中印战争后相对平静的边境。
图丨1975年印度锡金事件
王毅还提到,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也让人吸取了教训。
虽然吞并锡金让印度在战略上占了便宜,但也付出了代价,锡金的文化认同问题成了印度甩不掉的麻烦。
印度在台湾问题上摇摆不定,说明它的外交政策就是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来。
图丨中国台湾省话事人赖清德
过去,印度在台湾问题上总是含糊地说"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次中国的新闻稿里头一次出现"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这种明确的说法。
按中国外交一贯的谨慎,没得到准信儿肯定不会随便改口。
印度媒体自己发的会谈视频显示,苏杰生在会谈中确实说了相关的话,视频还在社交媒体"X"上传播,大家都在议论。
图丨台湾艺人黄安主张反台独
台湾为了"台印互动"砸了不少钱,还派了头头,跟印度搞所谓的"交流"。印度的表态让台湾很懵,直接打了那些喊着"台印联动"的台独分子的脸。
印度这次改变立场,正赶上中印边境局势好转的时候。
印度这个时候明确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感觉跟以前不太一样了。过去,印度对一中原则总是很低调,很少公开说。
图丨中国台北市政府大楼
虽然不像有些西方国家那样直接挑战中国的底线,但也没完全公开反对"台独",这让台湾觉得有空子可钻。
现在,印度高层终于把话说开了,一方面是纠正之前不明确的政策,另一方面也是警告国内那些想搞事情的人。
图丨美国洛杉矶港口
印度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变来变去,主要是因为美国的贸易压力和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莫迪想在中美之间找到个平衡点。
但是,"两头都好处都想要"的策略是永远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