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自残:美国小企业主哀嚎"看不到未来"
"我们可能撑不过两年!"加州一家小型家居店主向央视记者倒苦水。他的货架上,60%的商品来自中国,但关税让成本飙升20%,涨价则吓跑顾客,不涨价就亏本。"白宫每天搞出新乱子,我们根本没法计划未来。"
这并非个例。全美数百万小企业主陷入同样困境:转移供应链?成本太高!涨价?市场不买账!经济学家伯恩斯坦直言:"这就是经济自残!"据测算,关税已让每个美国家庭年均多支出近5000美元,而通胀压力叠加就业风险,正把美国推向衰退边缘。
服务贸易顺差近3000亿,却成美国"致命弱点"
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时,刻意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美国才是服务贸易的"超级赢家"。
数据说话:2024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接近3000亿美元,远超2000年的770亿。金融、软件、知识产权许可(如好莱坞电影、微软系统)才是真正的"吸金利器"。
就业命脉:服务业支撑全美410万个高薪岗位,平均工资比制造业高25%。若遭反制,84%的非农就业岗位可能崩塌,从华尔街投行到硅谷码农无一幸免。
然而,当中国4月10日宣布"减少进口美国电影"后,迪士尼、华纳兄弟股价应声暴跌(跌幅分别达6.79%、12.53%)。欧盟也蠢蠢欲动,计划对美国科技巨头开刀。"我们的优势领域,反而成了最脆弱的靶子。"美媒CNN发出警告。
政策反复:深夜偷偷豁免,共和党大佬都看不下去了
面对内外压力,特朗普政府的"硬汉人设"彻底崩塌。4月11日深夜,美国海关悄然宣布: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豁免关税!
"180度大转弯":政策发布于政府内部平台,措辞晦涩,时间选在周五深夜,被指"做贼心虚"。
谁在受益? 苹果、三星等巨头松一口气,但普通民众更困惑:"加税时高调作秀,豁免时偷偷摸摸?"
连共和党前副总统彭斯、参议员克鲁兹都公开批评:"如果关税这么好,为何要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