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影,露出少林寺"新住持"的真面目。
释永信刚被卸任,就有人顶替位置。
7月29日,印乐法师被礼请为少林寺的新住持。
没想到上任第二天,就被网友扒出与女游客的合影。
但让人意外的是,这张照片不仅没让他"塌房",反而让他圈粉无数……
美女合影遭曝光
释永信正式落马之后,新住持释印乐很快便上任了。
印乐法师曾经是"中国第一寺庙"白马寺的方丈,在佛教界的修行履历远远高于释永信。
释印乐面容慈善,笑眼弯弯,所谓"相由心生",大家也都对这位新住持十分满意,认为他一看就是和释永信不同的得道高僧。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7月30日,印乐法师刚刚上任第二天,社交平台就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左)释永信 (右)印乐
一位女游客在社交平台晒出了和印乐法师当年的合影。
声称自己当年在白马寺和印乐法师一同喝茶、吃斋,还十分荣幸的收到了印乐法师赠予的一串手串。
此时,有了释永信的前车之鉴,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开始浮想联翩,立马开始对印乐法师恶意揣测。
但事实结果却让他们啪啪打脸。
只见合照中,印乐法师和这位女香客皆是正襟危坐、着装得体、落落大方。
印乐法师的笑容也十分和蔼,面容清秀,并没有什么不妥。
再看网友晒出的和印乐法师的茶水间,装修非常单调简朴,茶水也非常普通。
桌上的食物也是清一色的素食,可谓是将出家人"节俭食素"展现的淋漓尽致。
此时不少网友纷纷联想到释永信,上万元一斤的雀舌茶,几百万元的老木料打造的高档木质床。
一身袈裟都16万,早已脱离了出家人"穿百衲衣,吃千家饭"的初衷。
其实,印乐法师接待的女香客并不在少数,就连知名女星李冰冰也曾前来拜访。
相比较释永信将佛教作为自己发展商业、接触富家子弟的垫脚石来说。
印乐法师则一直秉持初心,与钱权色并不过多接触。
面对这位女香客晒出的合影,不少网友认为女子的行为是在为印乐法师引火上身。
但俗话说得好,身正不怕影子斜,女子也是立马回应,大大方方的合影,没什么好害怕的。
印乐法师接待每一位香客时,都面带笑容,无一例外。
当印乐法师被问到真的能够坚持做到"不近女色"时,印乐法师一句"我有信仰"便足以说明一切。
印乐法师将更多的时间都花费在了佛道修行上。
光看印乐法师身姿挺拔,笑容满面,面容慈爱,清爽自然,丝毫不像将要60岁的人。
网友纷纷感叹,这才是人们心中得道高僧的模样……
佛修第一清修样板"释印乐"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释印乐,俗名尹清全,1966年出生于河南桐柏。
16岁便剃度出家,17岁身赴南京栖霞寺受具足戒。
受具足戒就是寺庙之中的修行之人,想要成为正式的僧人或者尼姑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关键的仪式。
在满足一定年龄的基础上,修行的过程中没有犯过严重的错误等条件,通过这项仪式,便可以正式取得僧人的资格。
在这个过程中,男僧人要守250条戒律,女僧人则需要守348条戒律,还需要有足够资格的师傅来主持仪式,这样才算真正的入行。
当印乐法师受戒之后,他便在中国佛学院中系统的对佛学进行学习,并取得了佛学的硕士学位。
他还曾赴斯里兰卡进行深造,他的履历堪称"佛门精英模版"。
1986年,释印乐在中国佛学院毕业之后,进入了河南省佛教协会工作,历任副秘书长、副会长。
直到2003年,受河南省佛教协会的委派,主持洛阳白马寺的工作。
两年之后,荣膺白马寺的方丈之位,结束了白马寺长达八年的"方丈缺位"。
在白马寺长达20年的任职期间,印乐法师对白马寺的贡献不可磨灭……
出家人手上就该沾染泥土
印乐法师在白马寺20年的任职,堪称"复兴者"。
东汉永平11年,汉明帝遣使西域求法,迎回天竺高僧与佛经,以白马驮经到此建寺,故称"白马寺"。
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是中国佛教"入华"的第一战,也是印乐法师的"主战场"。
这里不仅是佛教在中国的根,更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象征。
印乐法师接任白马寺后,他致力于古建修缮,修复齐云塔、清凉台等历史遗迹,恢复"中原第一清修样板"的风貌。
同时,他还推动修建印度、泰国、缅甸风格的佛殿,其中印度佛殿被誉为"中印总理工程",成为国际佛教文化交流的标杆。
除此之外,白马寺还一直秉承着"农禅并重"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也在印乐的主持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常常能够看到印乐法师的身影穿梭在麦田之间。
他甚至亲自上阵开推土机、挖掘机,广受前来拜访的香客称赞。
香客坦言:印乐法师比专业的工人操作都还要熟练。
一个人愿意将大把的时间花费在耕田种地上,想必他的内心也是简单淳朴的。
于劳作之中感悟生命的轮回,耕种的不易,将自己置身于平民百姓中,才能更好地体会众生疾苦,心怀慈悲。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白马寺商业化严重,印乐法师对寺庙周围的商铺进行统一的管理,将所得利润全部投入僧团教育与公益事业中。
他还主张让僧众回归修行的本质,白马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寺庙内僧人的生活费不能超过百元,任何人都不能接受香客的供养。
或许正是印乐法师多年来的坚持,让到访白马寺的香客纷纷脱口而出:"白马寺才像个寺庙的样子"。
印乐法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寺庙就像一口井,水清不清,人们尝一口就知道了。
的确是这样,这些年来,不少寺庙已经背离了修行的本质,有些寺庙一度将门票炒到了几百块,甚至在大殿内开设"功德箱"。
暗示游客捐款,捐的越多佛缘越深,将佛门修行的清净之地变成了活脱脱的名利场,也让很多香客望而却步。
而白马寺常年来一直坚持35元门票,用35元就能够看到中、印、缅、泰四种风格的建筑,这钱花的值。
印乐法师虽同样具有商业理念,但与释永信不同的是,相较于释永信将商业利益收益的最大化,印乐法师更注重于致力公益事业。
在汶川地震、河南暴雨等灾害中,印乐组织寺庙中僧团救援。
捐赠物资超过2000万元,还获得了河南省"公益之星"的称号。
当记者相继来到少林寺,对印乐法师进行采访时,被问到接下来对少林寺的管理有什么打算的时候。
印乐法师说:"把门票降下来,规矩立起来,心沉下来"。
其实,寺庙如若想让来访的香客发自内心的满意,不是有着多么宏伟的建筑,也不需要有着多么深刻的理念。
只需要"守住本分",便是对香客虔诚朝拜的最好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