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岁小伙想立遗嘱,网友看到财产内容,直呼“前卫”

2025-04-11 15:53  潇湘晨报

​浙江24岁小伙想立遗嘱,网友看到财产内容,直呼"前卫"

"最后一天的话,先删除一些聊天记录和浏览记录吧,来个赛博断舍离。"

"必须列好临终任务清单,把网盘资料清干净,注销小号,删光发疯文学,要留清白在人间。"

"等50年后,我就抽一个粉丝把我的K歌账号给ta,里面全是我的歌唱遗产。"

……

几天前,"00后开始处理数字遗产"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不少人在留言中谈到"人走了,黑历史还在,是属于当代年轻人的社死现场。"也有人开始认真思索这个问题,认为处理数字遗产很有必要,需提前做好规划。

数字时代,我们在网络上留下的"痕迹"越来越多,虚拟财产的价值日益凸显。那么,究竟哪些属于数字遗产?它在法律上能不能被继承?我们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数字遗产合法权益?

你想传承数字遗产吗?

2024年,36岁的互联网游戏主播赵常(化名)来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明确在自己离世后,将直播账号留给同样热爱游戏的弟弟继续运营。

赵常从事主播行业5年,积累了大量粉丝,其名下的直播账号也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他希望,这份遗产不仅能为弟弟带来经济上的支持,更能延续他对游戏的热爱,成为兄弟间珍贵的回忆与情感纽带。

据2024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近年来通过立遗嘱保护虚拟财产的事件越来越多。遗嘱市场需求端呈现"年轻化"与"分层化"双重趋势,Z世代将遗嘱视作"人生规划"工具,涵盖虚拟财产、数字遗产等新兴权益。

而其2023年度的统计显示,从2017年至2023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488份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微信账号、QQ、游戏账号、多样化虚拟货币等,已经成为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

"我平时喜欢玩游戏,在一个平台上玩了好几年,也充值了几千块,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把这个账号一直保留下去,给我的朋友或者亲人。"小吕今年24岁,是浙江一所大学的大四学生。在他看来,游戏装备是属于自己的虚拟财产,应该由他指定人去继承。

小吕告诉潮新闻记者,自己曾私下和同学探讨过数字遗产的话题。他们有一个共识,具有经济价值的数字资产可以继承给亲人朋友,但社交平台账号和聊天记录这些,因为涉及个人隐私,不需要也不应该被继承。

王女士是一名画师,不时会通过绘画平台接单,将自己的一些画作和照片上传网络,并以作品获得的浏览量、点赞量收取收益。她认为,数字遗产不应只限于经济价值,不具有财产性的个人数字信息因为有无法量化的情感价值,也应成为数字遗产。"账号背后是我几年的劳动成果和观众关系,哪怕我不在了,我希望家人能代我继续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