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了3年多,到现在还没个结果。北约一直在背后给乌克兰撑腰,又是送武器又是给情报,可俄罗斯那边也没见垮掉,反倒越打越有经验了。就在这节骨眼上,北约突然把矛头转向了中国,说什么中俄可能会"协同行动",同时在欧洲和东亚挑起冲突,欧洲必须做好跟中俄同时打两场仗的准备。
事情是这样的。前不久,在德国威斯巴登举行的一场防务研讨会上,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美国驻欧洲最高指挥官格林克维奇当着一群军方代表和防务企业,抛出了他的"两线作战"论。他直言,北约得在18个月内,也就是2027年前,准备好同时应对俄罗斯在欧洲的威胁和中国在亚太的挑战。
他臆测,如果解放军决定对台动手,可能会跟俄罗斯串通好,趁着北约在欧洲被牵制的时候"搞乱"亚太。格林克维奇还特别强调,北约得把所有武器、装备、防空系统都动员起来,应对"中俄双重威胁"。
格林克维奇的这一番言论,听着倒是挺唬人的,可仔细一想,几乎全是漏洞。
首先,格林克维奇说中俄会"协同行动",可他拿不出任何证据。中俄关系是基于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什么时候轮到北约来指手画脚了?再说了,中国一直坚持两岸和平统一,反倒是美国和北约不断在亚太地区煽风点火,大搞军事演习,这到底是谁在挑事?
其次,这18个月的倒计时是从哪儿来的?格林克维奇自己都没说清楚。有人翻出之前的报道,说北约和欧盟的情报机构预测2027年前俄罗斯可能会攻击欧洲其他国家,亚太地区也可能爆发战争。算下来离2027年差不多还有18个月,这不就是把猜测当事实吗?
说白了,格林克维奇就是想通过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来制造紧张气氛,逼着欧洲国家赶紧掏钱扩充军备。
说白了,格林克维奇炒作"中俄威胁论"就是为了钱和权。特朗普上台后,一直嚷嚷让北约成员国把军费开支从占GDP的2%提到5%。这可不是小数目,欧洲国家本来就经济吃紧,哪舍得把钱都砸进军火库?
格林克维奇作为北约的最高司令,又是美军在欧洲的头儿,自然得配合特朗普的立场。一方面,他得给特朗普交差,证明自己是个"靠得住"的指挥官;另一方面,军费涨了,他手里的预算也水涨船高,想怎么折腾"防务"都更有底气。
北约现在32个成员国,吵架的时候比团结的时候多,土耳其、匈牙利老爱唱反调,格林克维奇拿中俄当"假想敌",不就是想把大家吓得抱团取暖,顺便让美国继续当"带头大哥"吗?
可笑的是,格林克维奇这番"两线作战"的豪言壮语,表面上强硬,实际上暴露了西方的底气不足。北约现在是外强中干,问题一大堆。军事上,乌克兰战争把北约的武器库都快掏空了,很多国家连弹药都补不上。
政治上,北约内部四分五裂,土耳其跟希腊不对付,匈牙利跟欧盟不对眼,特朗普还老威胁要"退群"。经济上,西方的制裁没搞垮俄罗斯,反而让欧洲的能源价格和通货膨胀飙升,日子不好过。文化上,西方那套"文明优越论"早就没人买账了,制裁俄罗斯结果害了自己,脸都丢尽了。
再说了,北约内部本来就矛盾重重,德国不想再当冤大头,法国想搞欧洲独立防务,东欧国家又怕得要死,这样一群乌合之众,能拧成一股绳吗?
反观俄罗斯,虽然打了3年多的仗,但经济没崩,军队还在正常运转,并且目前还牢牢掌握着主动权;至于中国,更是稳扎稳打,经济、军事、科技都在往上走。格林克维奇嘴上喊着要打中俄,可北约连自己家的事都收拾不明白,哪来的底气打两场仗?
更别提,格林克维奇的2027年"战争时间表"根本不现实。北约要准备两线作战,得把军队、后勤、工业体系全翻新一遍,美国一年军费8000多亿美元都未必搞得定,欧洲那些小国更别提了。现在好多北约国家连2%的军费目标都没达到,5%更是天方夜谭。
说到底,格林克维奇的这番言论,不过是北约惯用的伎俩。先制造一个假想敌,然后以此为借口扩军备战,最后让军火商和军方大佬们发大财。可这种把戏玩多了,总有被戳穿的一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真正威胁世界和平的不是中俄,而是那些到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的西方国家。
等到2027年,要是真像格林克维奇说的那样爆发战争,恐怕最先扛不住的不是中俄,而是北约自己。毕竟,靠炒作威胁来维持团结的联盟,注定是走不远的。而那些戴着名贵手表、坐着豪华轿车的北约将军们,到时候恐怕只会第一个跑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