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于农村建房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有网友称农村全面禁止建房,连翻修都不行,这是真的吗?
我们经过查询相关政策了解到,目前并没有出台政策不允许农村全面建房、翻修房子。实际上,仅有个别地区因应城乡规划、土地征收及拆迁等具体工作需要,对特定区域内的建房活动进行了必要限制与规范,而绝非一概而论地全面禁止。
比如前段时间,澎湃新闻就有消息,福建地区严防发生农村建房安全事故,马巷街道将严格对建房脚手架搭设行为进行巡查,三层以上一律禁止使用竹脚手架。
换句话来说,并没有所谓的"全面禁止建房"现象,实际上,只不过是部分城市不分区域的一些措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台过全国性的政策,大家不要被这样的误导了。
就各地的消息来看,目前,国家非但没有禁止农村建房,而且还在持续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致力于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目前,具体而言,法律法规已明确赋予农户宅基地资格权,确保"户有所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以实现,此政策基石稳固,未有丝毫动摇。
所以咱们农民只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先行相关的审核程序,经过批准以后,那么就可以在农村进行房屋翻建和新建。
不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重点提到要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而且这次改革的重点,总结来说就是"3不批、3不准,2类人严禁建房",具体我们来看一下:
01 、宅基地"3不批"
为了避免农村宅基地的资源浪费,国家也提高了对宅基地的申请门槛,接下来想要建房、转让等将迎来"3不批"。
1、出售、赠予、出租等不批
农村宅基地是集体组织的集体财产,其所有权属于村集体,因而村民并不能随意处置宅基地,不能将其当做商品一样随意出租、买卖、赠予等,就算申请了上级部门也不会批准。
另外,虽然在基地的使用权可以转让,但是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必须明确一点是,宅基地只能在同一个村集体内才能转让,而且还必须要村集体的同意批准,转让时地和房需要一并转让,去转浪人本身有两套宅基地,受让人没有宅基地,并且符合宅基地分配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
但是农民将宅基地卖给城里人,这是绝对不合规的!
2、不符合"一户一宅"条件的不批
按照现行的政策,农村一个户口,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而且宅基地的面积还必须要符合当地相关标准,如果不符合一户一宅,申请宅基地建房,是不会批准的。
3、非农人员申请不批
志勇不属于农村集体组织成员,就不能去农村申请宅基地,即使申请也不会批准。
02、农村土地"3不准"
1、不准改变土地用途
农民擅自将农田改变为宅基地,或者在农田里面种植果树,建造厂房,建造大棚房,这些改变土地用途的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2、土地流转不准违背农民意愿
相关新规明确,土地流转需满足农民的意愿,不损害其利益。地方不能定目标下命令,强迫小农户流转。
3、宅基地退出不准违背个人意愿
国家已明确,宅基地退出要本着自愿原则,出于农民的真实意愿,而非任何形式上的强迫或诱导,且要有偿自愿退出,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
03、两类人禁止在农村建房
1、严禁老板利用宅基地建别墅
农村宅基地不是城市建设用地,它是农民集体所有,是分给村民专门用来盖房的土地。不是老板们炫耀自己实力的资本。
此前,韩俊书记就明确表示,宅基地不可能是城里人特别是大老板的后花园,宅基地的根本性质无法改变。
相关规定也有明确:农村村民应严格按照批准面积和建房标准建设住宅,禁止未批先建、超面积占用宅基地。
2、严禁给退休干部分宅基地
退休干部户口早已脱离本村集体,按照规定,如果不是村集体成员,就无法分得宅基地。
对于那些利用手中权利又回农村分地建设别墅的做法,违反了宅基地政策。对此农业农村部当众表态,不能给退休干部、职工分宅基地,不能开这个违法乱纪的口子。
结语:
近年来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加强对违法违规建房行为的监管与惩处力度,利用卫星遥感、高空监控、无人机巡查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对土地利用情况的全方位、精准化监管,以维护土地管理秩序,促进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但是,有关于网络上传言的全面禁止建房,实属不实!不过,根据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也在对宅基地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这一趋势正引领着农村建设向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方向迈进。
对于广大农民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意味着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他们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可能,去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