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量与寿命密切相关?经常每天只吃2顿饭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2024-12-02 11:06  头条

吴大叔今年62岁,在去年的一次体检中被查出血脂过高,且存在轻微的动脉硬化问题。这可把他急坏了,担心血脂进一步升高影响健康。自体检后,他开始减少了日常的进食量,几乎不吃荤食,且不吃晚饭。想着通过这个方法肯定可以把血脂降下来,听人说还有利于长寿呢!即便每天晚上饿的头晕眼花,他也依旧咬牙坚持。但在半年后的复查中发现他的血脂不仅没降反而升高了,还出现了胃溃疡,这让吴大叔十分诧异,自己已经少吃东西了,怎么血脂还是越来越高?

《科学》上发表过一项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进行的研究,研究称少吃可将动物的寿命延长10%,如果在合适的时候少吃,可将寿命延长35%。研究人员在4年时间里对几百只小鼠进行了观察,分别将他们分成2组,一组不限制进食,另外一组在正常饮食上减少1/3左右的卡路里摄入,相当于七分饱。结果发现,不限制饮食的小鼠平均寿命为792天,另外一组为875天,同比寿命延长了10.5%。如果少吃再加上合适的时间吃,预期寿命延长的会更多。具体来看,在小鼠新陈代谢活跃期间喂食,可让预期寿命延长35%。

无独有偶,研究人员也在真人身上进行了实验。该研究共招募了218名年龄21~50岁的健康成年人参与,并将他们分成2组,一组正常饮食、另外一组每日热量摄入降低14%。在12、24个月时收集受试者的血液、脂肪样本。结果发现,降低热量组的受试者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很高提高,同时还能让体内的炎症水平、氧化应激水平下降,对健康有很大益处。需要提醒的是,控制热量摄入不是盲目少吃,而是要将三餐合理分配,保持早餐30%、午餐40%、晚餐30%的热量配比,任何一餐对健康都很重要。

很多人觉得不吃晚饭有助减肥和健康,但长期不吃晚餐会导致胆汁、胃酸逆流,损伤胃粘膜。且长时间处于空腹状态下,身体在早中餐的吸收率会明显增加,基础代谢水平也会一定程度下降,容易让身体发胖。现代很多人开始学习古人的生活方式,提倡一日两餐,然而这个做法真的科学吗?

实际上,古人并非全部都一日两餐。在秦汉之前的人多一日两餐,但当时是因为粮食产量低,且做饭费时费力导致的。在秦汉、唐宋时期,生产力逐渐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吃饭也逐渐从一日两餐变成了一日三餐。可见,一日两餐这种饮食模式并非古人的养生智慧,完全是形势所逼。

一日三餐更符合大部分人的生理需要以及营养需求。现代人生活节奏普遍较快,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的状态下,且无法和古人一样日落而息,盲目不吃晚餐,会导致身体越来越差、体能下降、脸色黯淡等。大型前瞻性研究发现:与每天规律三餐的相比,每天只吃一顿饭和两顿饭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升高30%和7%。可见,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规律吃好一日三餐真的很重要。

不同人适合的用餐数量也不同,要根据几个因素做出综合性的考量。青壮年的消化功能较好,一日三餐不会给健康出现明显负担。但一些老年人群,胃肠道功能会明显下降,晚饭后容易出现腹胀、失眠等异常表现,日常可适当改成一日两餐、日中加餐或少吃多餐,前提是要保证身体营养摄入充足。

2.体力劳动者

这类人群日常能量消耗较大,所以需要更多食物作为外源性供应,建议每日至少一日三餐。如果本身消耗量大或是需要上晚班的话,还可以适当将参数增加至一日四餐。日常饮食更偏好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人群,建议可适当考虑一日两餐;而饮食较为清淡的人群,则要保持一日三餐正常吃,必要吃中间还可以加餐。南方地区日照时间普遍较长,更适合一日三餐;而北方地区的日照时间较短,部分地区的人一日两餐即可。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细胞代谢》上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指出吃饭过晚会导致身体肥胖,且会增加食欲、降低能量消耗、改善脂肪组织基因表达。

该研究共纳入16名超重/肥胖的受试者数据,严格控制了他们的营养摄入、体育活动、睡眠以及光照情况等。分别将受试者分成两组,一组为早进餐组,分别在上午9点、下午1点以及5点进食三餐;另外一组则为晚进餐组,分别在下午1点、下午5点以及晚上9点进食三餐。

通过对比发现:①晚进食组的饥饿概率会从10%左右增加到20%,受试者对于肉类、高碳水以及重口味的食物渴求度会明显增加。②晚进食组在白天清醒的16小时中,能量消耗相较于另外一组减少了5.03%。③晚进食组基因表达中与脂质代谢相关的发生了很大改变,具体表现为脂肪分解减少、合成增加,更容易导致身体肥胖。一日三餐推荐与饥饿激素分泌节律相匹配,其在上午8点、下午1点以及傍晚6点会达到峰值,在这3个节点进食是相对科学的。当然,也不必过分严苛的进食,一般建议早餐在6.30~8.30进食、午餐11.30~13.30、晚餐18~20点即可。一日三餐对于健康而言非常重要,任何一餐都不能省略,不要试图通过不吃晚餐来减肥或是改善脂肪代谢等,这样做只会起到反作用。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