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和葡萄牙的表态则更加注重人道主义维度。澳大利亚表示,此举将为"两国方案"注入新的动力,而葡萄牙则明确表示,此举是基于"良知与原则",支持巴以两国作为主权国家共存。两国虽然没有像英国和加拿大那样详细阐述政治和安全因素,但其立场的变化同样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于巴勒斯坦建国的支持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中东事务范畴。
对以色列来说,这一系列的承认无疑是一次沉重的外交打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第一时间发表强硬声明,表示"巴勒斯坦国绝不可能在约旦河西岸建立",并威胁称,这些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将在他返回美国后面临回应。
然而,内塔尼亚胡的强硬回应,实际上反映了以色列政府的政治焦虑。不仅是外部压力,国内极右翼势力的影响也在推高以色列政府的立场。以色列财政部长曾公开表示,要"吞并整个约旦河西岸",这一表态让以色列的外交政策更加坚定,也让其与国际社会的裂痕愈加明显。
在这一系列变化中,美国的角色无疑是最为关键的。美国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始终是其最坚实的支持者,尤其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以色列的支持更是达到了顶峰。内塔尼亚胡此行的最大目的之一,显然是争取美国政府的强力支持,尤其是在他即将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与特朗普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