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尹锡悦下台后的韩国政局

2025-04-05 10:25  头条

韩国半岛深情还是没有王者归来,其实尹锡悦被罢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韩国上一次搞戒严还是全斗焕,要知道,韩国上一次发布戒严令,还要追溯到40年前的全斗焕,全斗焕1979年已官至韩国国军保安司令部司令官,军衔陆军少将。1979年10月26日,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遇刺。全斗焕利用心腹军官组成的"一心会"于同年12月12日发动双十二政变,攫取军权。1980年通过5·17紧急戒严事件控制政权,,同年8月以陆军大将退役,并当选韩国第11届总统。

也就是说,"紧急戒严",在韩国近40年的历史上,都没有发生过了,12月3日这一晚注定要载入史册。

戒严的严重后果会直接撕裂韩国社会,如果赦免了尹锡悦,那么以后的总统都随便搞戒严怎么样。

而且尹锡悦还想要挑起半岛内战,这个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除此之外,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特朗普上台,对韩国可是没有好脸色的,直接对韩国汽车产业加重税,那尹锡悦的舔美亲日政策,遇到了特朗普,直接会把整个韩国给卖了。要知道,自从尹锡悦上任以后,韩国的外交政策也明显在向着"靠美脱中"的方向倾斜,韩国明确提出,韩国已经结束了通过中国实现韩国出口经济繁荣的时代,韩国今后将考虑加强与欧洲各国的合作,以发展韩国的经济和出口贸易来代替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这种没有能力,只会舔日舔美的政客,没法在当前大变局的时代存活。

韩国产业界清醒认识到: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当下,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已呈几何级增长。

这种困境在半导体领域尤为突出。2025 年 2 月韩国对华芯片出口同比暴跌 31.8%,暴露出尹锡悦政府盲目追随美国芯片禁令的代价。但就在同一时期,三星西安闪存工厂完成工艺升级,月产能提升至 25 万片晶圆,占其全球产量的 40%。这种 "技术输出受限但产能深度绑定" 的矛盾现实,恰是中韩产业链不可分割的写照。当美国要求韩国企业在华工厂断供先进制程设备时,SK 海力士无锡工厂仍在扩建 12 英寸晶圆产线,这种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的合作模式,正是韩国产业界对尹锡悦政策的无声反抗。

所以这次尹锡悦提拔的法官都没有站在尹锡悦这边,8票通过,那么现在的支持率来看,李在明当选总统的可能性很大,李在明将会延续文在寅这套,那就是在中美之间搞平衡,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好事情,中韩之间的关系会缓和,双方的贸易合作可以继续。韩国也不会继续在台海问题上叽叽喳喳,半岛紧张的局势也可能缓解。

甚至在特朗普的大棒下,中韩甚至可能迎来蜜月期。对于当前的韩国来说,需要一个务实的总统才能在当前混乱的国际秩序下,不至于被全部收割,尤其是美国掠夺已经开始了,美国当下对韩国的期待是给美国的造船业支持,庞大的帝国在下滑的时候,自己所谓的盟友需要给他输血了。

但是尹锡悦带给韩国的影响仍然在继续,韩国政坛的撕裂未来将进一步加剧,、低迷的经济、美国的吸血、紧张的国际局势之下,新一任的韩国总统,最后的下场估计也不会太好。这种情况下,如果韩国真的要改变国内经济情况,唯一的生门只有在东方了。

中韩经济合作的优势和好处主要体现在经济互补、地理文化邻近、政策协同以及创新联动等多个方面。两国产业结构互补性极强,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制造能力和消费市场,而韩国在半导体、电子、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双方可通过分工协作提升全球竞争力。例如,韩国企业提供高端零部件和技术支持,中国企业负责规模化生产与市场拓展,这种模式在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形成深度合作。同时,中国在新能源、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发展迅速,韩国则在氢能源、OLED显示技术等方面领先,双方联合研发或技术融合能加速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共同应对全球技术竞争。

地理和文化上的邻近为合作提供了天然便利。中韩隔海相望,物流成本低,山东、辽宁等地与韩国的经贸往来尤为频繁,形成了紧密的区域供应链网络。文化层面,两国共享儒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相近,韩国美妆、影视娱乐产品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而中国的电商平台、短视频应用也在韩国快速渗透,这种文化认同显著降低了市场进入的摩擦。

但是李在明究竟有没有这个魄力,趁着特朗普不管小弟的时候,作出这样的抉择,那么就要看东方大国会不会争取了。

当然,如果尹锡悦所在的韩国国民力量党胜选,接下来的半岛局势、中韩局势走向就要打一个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