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为淫秽玩具!家长们赶紧自查!

2025-05-08 14:31  头条

刷家长群时,一位妈妈的愤怒发言让群里瞬间炸开了锅。她偶然间发现孩子偷偷收藏的手办,造型露骨、尺度惊人,仔细一查,竟然是市面上流通的"擦边球"商品。无独有偶,宝山区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案件,更是将这类手办的恶劣本质赤裸裸地展现在大众眼前--12人因制售涉黄手办获刑,背后暗藏的巨大利益链和危害,让人不寒而栗!

案件的主犯许某,为了牟取暴利,在广东东莞经营塑胶制品公司和工厂,还在线上开设网店。他伙同下游经销商孟某,带着一帮人干起了制作、贩卖淫秽手办的勾当。从2022年起,他们的网店卖出2万多件经鉴定的淫秽手办,销售额高达200多万元!警察在许某仓库查获的3万多件手办,也全都是触碰法律红线的违禁品。想象一下,这些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旦流入市场,尤其是被青少年接触到,后果简直不敢想!

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邻居家的孩子原本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偶然间接触到不良手办后,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成绩一落千丈不说,整个人也变得精神萎靡、性情大变。家长发现后,追根溯源才知道是不良文化产品在作祟,后悔不迭。而许某等人制售的涉黄手办,就像一颗颗"精神毒药",悄无声息地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破坏公序良俗。

这场法律审判,没有一个参与者能侥幸逃脱。许某、孟某作为主犯,分别被判处四年九个月、四年三个月的有期徒刑,还各处以十万元罚款;工厂经理获刑三年九个月,罚款五万元;其余9人也都被判处缓刑。他们以为能钻法律的空子,靠歪门邪道赚钱,却忘了法律的底线不容触碰。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惩罚,更是给整个文化创意行业敲响了警钟。 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宪权说得好,手办作为商品,和艺术创作有着天壤之别。现在不少人打着"创意"的幌子,干着违背公序良俗的勾当。就像某些所谓的"潮流玩具",看似新颖独特,实则充满低俗、暴力元素。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不良文化产品一旦影响到他们,就可能扭曲他们的认知,甚至影响一生的发展。所以,将这类物品纳入严格管制,势在必行!

宝山区法院的这次判决,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文化创意不是违法的遮羞布,未成年人保护的红线不容践踏。无论是手办制作商、销售商,还是消费者,都该对这类不良文化产品说"不"。看到这里,相信你也深感震撼。不妨动动手指,点赞、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背后的危害,共同守护一片文化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