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都要撕裂成两半了,特朗普还高呼要“战斗”(2)

2025-09-22 16:30  直新闻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民权运动、越南战争和里根时代保守主义兴起,美国的政治极化便开始加深。从林肯遇刺到马丁·路德·金遭暗杀,再到20世纪60、70年代的反战抗议和种族骚乱,这些事件往往都与美国社会变革期的政治极化相伴。进入网络时代之后,社交媒体进一步强化了"回声室"效应,人们只接触同质信息,不知不觉中窄化自己的眼界和理解,走向故步自封甚至偏执极化。

政治极化和政治暴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极化通过对对手进行妖魔化和去人性化,降低人们对暴力的道德门槛,使极端行为变得可接受。研究表明,当党派分歧演变为情感敌对时,民众更容易支持或参与针对"敌人"的暴力行动。反之,政治暴力又强化极化,形成恶性循环:暴力事件往往被一方用来指责对方,深化分歧,并引发效仿。

6月14日,明尼苏达州州议会的民主党籍参议员约翰·霍夫曼和众议员梅莉萨·霍特曼在各自住所遭到枪击。

去年,美国国会警察记录到针对国会议员的威胁激增,事件数量超过9000起。针对法官的威胁也在增加。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2024年年终报告中提到,过去5年间,针对联邦法官的严重威胁超过1000起。《纽约时报》在近日的一篇报道中指出,"在这个美国社会严重分裂的时代,他(特朗普)很少谈及弥合分歧。其他总统在国家危机时刻通常会试图降温,而特朗普却在火上浇油。他不认同总统应为全体人民服务这一传统理念"。

2025年4月,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夏皮罗及其家人熟睡时,一名男子在其官邸纵火。

特朗普眼中的两种人

查理·柯克枪击事件发生后,特朗普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被问道,"右翼有激进分子,就像左翼也有激进分子,我们该如何重新团结起来?",特朗普表示,右翼激进分子的愤怒源于对犯罪问题的不满,是合理的,"左翼激进分子才是问题所在,他们恶毒又可怕"。在特朗普眼中,美国已分裂为两个意识形态和政治阵营:一个支持他,一个反对他。

2025年4月,以"住手!"(Hands Off!)为口号的反特朗普示威浪潮席卷全美50个州数十座城市。

面对批评的声音,以及持不同立场的美国民众之间愈演愈烈的相互指责,特朗普依然我行我素,专注于迎合自己的核心支持者,践行着"分裂政治"。曾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政府担任顾问兼发言人的阿里·弗莱舍近日受访时表示,"左翼对特朗普总统的怨恨太深了,无论他说一个音节、一个词、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都无法平息他们的怒火。特朗普的信条是'战斗、战斗、再战斗'"。

借撕裂抢选票?

柯克事件的发生,对特朗普而言,并不是一次愈合社会分裂的契机,反而是他进一步打压反对他的群体的绝佳机会。特朗普政府近期频频放风称,正在考虑对左翼组织采取行政举措。白宫正在讨论的举措包括重新审查左翼非营利机构的免税资格,以及依据反腐败法律对这些组织采取针对性行动。据称,特朗普最快本周就可能推出相关措施,以期借助柯克在年轻选民中的影响力,为共和党在中期选举前抢占先机。

此外,特朗普政府各部门的官员正着手排查涉嫌针对保守派或支持保守派的团体。官员们称,这可能涉及今年早些时候针对特斯拉门店的袭击事件,以及对执行特朗普移民驱逐令的执法部门进行报复的有关人员,这些人可能被归类为"国内恐怖分子"。

观察指,通过制造冲突和树立敌人来巩固支持者的忠诚,强化自身作为"斗士"的强悍形象,也成为了特朗普获得选票的一个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