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国派兵南海,反包围开始,055已抵近澳家门口,澳副司令紧急赴华!

2025-02-20 17:43  头条

2月17日,国防部宣布澳大利亚副司令齐普曼等人抵达北京进行防务磋商。几天前的 2 月 11 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P-8A 反潜巡逻机擅自侵入中国西沙群岛领空,解放军歼-16 战斗机果断出击,发射干扰弹进行拦截驱离。

令人关注的是,这个事件发生仅 6 天后,中澳两军依旧正常在北京举行了第 23 次防务战略磋商。这是自 2019 年以来的首次恢复,且澳方代表主动赴华谈判。此次磋商看似是为军事摩擦"降温",实则暗藏"外交密码"。

"深入交换意见"暗示双方存在重大分歧。在南海主权争议、澳大利亚追随美国"航行自由"行动以及中国军舰在澳周边海域军事存在等问题上,双方矛盾尖锐。澳方强调"遵守国际法""尊重主权",实则质疑中方南海主张;中方则坚决反对域外国家干涉地区事务,坚定维护主权。但同时,双方也达成"妥处矛盾分歧,开展交流合作"的共识,体现了中澳关系经贸依存与安全对抗并存的复杂性,以及对"危机管控"的现实需求。

中方在此次事件中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定力和"打谈结合"的逻辑。"打"方面,解放军强硬拦截澳军机,055 型驱逐舰编队现身澳大利亚附近海域,这是对澳方军事挑衅的有力回击,彰显中国具备在远海压制澳大利亚的实力,传递出侵犯中国主权必遭"对等反制"的明确信号。"谈"的层面,中方虽有军事优势,但仍积极开展对话,重申原则,掌握外交主动权,"以战促谈"避免局势失控,迫使澳方承认对话必要。

反观澳大利亚,其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外交政策的深层矛盾。澳大利亚紧跟美国"印太战略",购买核潜艇、加强与美日军事协作,欲做美国遏制中国的"南太支点",却为此付出代价。澳军机南海挑衅是为美国"印太自由航行"议程服务,自身却承担与中国对抗风险。同时,澳对华政策存在撕裂,一方面政界有"对抗中国"惯性思维,另一方面经济高度依赖对华贸易,国内呼吁修复关系。此次防务磋商的恢复就是安全领域对经贸、人文交流回暖的"跟进修补"。

中澳此次"拦截-磋商"互动,给亚太安全带来重要启示。一方面,军事威慑与外交沟通需平衡,主权争议中实力是谈判基础,沟通机制是防止冲突升级的"护栏",双方需在展示决心时为意外预留管控空间。另一方面,美国对澳大利亚的安全捆绑加剧了中澳战略互疑,澳方若继续充当美国急先锋,摩擦难以避免,而展现战略自主性则可能为地区稳定创造新机遇。

此次中澳防务磋商表明,中澳关系已进入"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阶段。对澳大利亚而言,如何在美同盟体系与对华务实合作间找到平衡,是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