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的代言人困境
京东这次踩雷,其实也反映出了电商平台在选择代言人时的困境。一方面,他们需要有话题度的代言人来吸引眼球;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因为代言人的争议而得罪用户。
回想前几年,某知名电商平台因为选择了一位有"辱华"争议的明星做代言人,结果被网友们抵制得体无完肤。还有另一家平台,因为代言人卷入了劈腿丑闻,不得不紧急换人。这些案例都说明,代言人的选择关乎一个品牌的生死存亡。
其实不只是电商平台,现在很多品牌在选择代言人时都变得异常谨慎。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签代言人合同时都会加上"道德条款",一旦代言人出现负面新闻,品牌方可以立即解约。但问题是,像杨笠这种本身就具有争议的人物,到底该不该成为代言人呢?
我的看法:得罪用户的代价
说实话,我觉得京东这次真的是自作自受。作为一个以男性用户为主的平台,选择一个"男性公敌"做代言人,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虽说现在是流量为王的时代,但也不能为了流量不顾一切吧?
而且,我觉得京东低估了男性用户的影响力。男性用户不仅是京东的主力军,很多还是家庭的"采购部长"。得罪了他们,就等于得罪了整个家庭的消费力。这种代价,值得吗?
不过话说回来,这件事也反映出了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什么杨笠的言论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为什么一个代言人就能让那么多人决定抵制一个平台?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总之,这次京东的"杨笠风波"给所有品牌都敲响了警钟。在选择代言人时,不仅要考虑话题度,更要考虑用户感受。毕竟,再大的流量也比不上用户的真金白银。京东这次栽了跟头,希望其他品牌能引以为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