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颗卫星突然变轨,中国援缅这一幕,让美国意识到中美差距有多大

2025-04-01 19:35  头条

据中新网、参考消息等多家媒体报道,缅甸发生强震以后,中国以史无前例的快速响应速度对震区进行了观察,进行了测试,而且派出了医疗队,大量无人装备正在震中发挥重要作用。

按照目前我们所得到的基本数据,为了对震区灾情进行详细观察,我们调动了14颗卫星,而且这其中包括高分3号、高分4号以及减灾卫星,在整个震中地区对于场景进行了拍摄。特别是高分卫星通过一米分辨率对灾区的破坏情况、道路、基础设施和建筑进行了成像,这样为整个救灾行动,为整个灾区的轮廓,为救援方案提供了特别好的支持,所以"天眼"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之前我们卫星功能严重不足,很多大灾大难我们还没有办法用如此高精手段进行测试,像汶川我们通过十八勇士进行伞降,才能够对震区震中进行测试,那么这次我们通过高新卫星组合,通过14颗卫星的轨道机动,实时在震区上空形成了绵密的卫星侦察网络。

按照目前得到的数据,截止到29号下午,我们已经呈现了20次,得到了19副良好、有参考价值的景象,所以从这几个角度来看,震中的损毁情况,震区的边界,包括对救援方案的制定,这个作用至关重要。

除了卫星变轨机动从不同角度成像观测震区之外,我们还携带了大量无人装备。像最近中新网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到,在严重电力缺乏的状态下,我们无人机以照明的方式对救灾现场进行高亮度照明。而且可以随着救灾重点、救灾位置转移,在空中变换方向、变换距离,对地面进行高强度照射,这样我们的救灾行动就可以连续24小时进行实施,对于加快救灾进度拯救生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从无人装备的使用,包括5G通讯装备展开,我们中国能力、中国创新正在震区得到体现。另外我们的生命探测系统,包括常规的高端的救灾体系快速到达指定地区,展开救援行动,所以这种中国速度、中国能力和中国质量都说明在海外任何一个点出现了重大灾难,我们不仅能够进行国家级战略级卫星工具的调整和使用,还可以把目前更实用更高端的生命探测系统、通讯系统以及我们无人系统在中间大量使用。

这次救灾行动展示的不只是中国速度,更展示了中国能力,特别是我们航天能力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对地面目标多角度成像,确保了救灾方案,确保了救灾进度,中国在周边所显示出的大国姿态正在快速发生变化,所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通过救灾所展现出的态度能力,以及各种先进技术装备得到了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