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小行星威胁
人类有技术能预警能控制
针对小行星的威胁,人类是否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去应对?最近几十年,为应对近地小天体的威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常态化的合作机制。
国际小行星预警网负责协调全球小行星追踪;
空间任务规划咨询组负责制定小行星撞击应对任务的启动和执行、应对方案、时间期限。如果发现撞击事件在50年内、撞击地球的概率超过1%、尺寸大于50米的小行星时,空间任务规划咨询组就会开始启动应对工作,决定人类如何应对这颗小行星撞击。
我国也是这一合作机制的重要参与方,多次参与小行星撞击地球预警。仅2024年,全球就有四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地球。
此外,如果真的有小行星威胁地球,全球科学家们也提出了若干技术方案:
此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就已经执行了一项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成功改变了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我国也对外公开过小天体防御方案,并正在加紧实施中。
北京天文馆研究员朱进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虽然存在且不可忽视,但完全不必过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