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主义政策下,美国国内铜矿、炼铜行业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刺激,但铜产品关税会加大美国广大铜消费行业的成本,抑制高耗铜产业正常投资,对美国消费者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美国加征铜关税的核心目的之一是推动制造业回流,这一目标能否实现?王伟认为,美国最终决定不对铜矿石和精炼铜加征关税,显示其产业政策重心已转向下游铜加工环节。也就是说,美国希望通过进口精炼铜等战略性原材料,在本土完成加工并再出口,形成"原材料进口-本土加工-产品出口"的产业路径。
"这一策略可能促使海外铜加工企业加大在美投资,进而帮助美国重建本土铜加工产业。"王伟表示,"但也意味着,美国主动放弃了精炼铜这一关键上游环节的本土发展机会。"
卡托研究所认为,即便假设美国确实需要扩大国内冶炼和精炼产能、强化整体铜产业,也有充分理由怀疑关税能否提供解决方案。与其加征新关税,白宫不如将精力用于解决阻碍美国铜产业扩大产能的国内政策问题。该智库援引《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在美国建设和获批一座铜冶炼厂可能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繁重的监管负担或许能解释为何美国的铜精炼厂数量从2000年的9家缩减至如今的 5 家。
上述匿名专家则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加征铜关税带来的更深远影响,是推动全球供应链加速向区域化方向演变。他提到,墨西哥已计划将约20%的铜材出口转向东南亚市场,而智利近年来则在寻求同中国建立"铜-锂资源互换"机制。"这些调整可能永久改变全球铜贸易的流向。"该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