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交出稀土,要么付出代价,中美刚下谈判桌,中方又收到通牒

2025-09-21 14:33  头条

为了要到中国稀土,美议员给特朗普出了三个损招:威胁不让中国航班落地,这招能奏效吗?

稀土是关键矿产资源

美国70%的稀土依赖从中国进口,而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国防工业陷入 "原料焦虑"。

据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依据出口管制法,以维护国家安全、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为由,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

这一政策落地后,美国国防部率先慌了神 -- 要知道,稀土是制造导弹制导系统、战斗机引擎、雷达等国防装备的关键原料,美国国防工业长期以来,在稀土磁铁领域都依赖从中国进口。

为了摆脱对华依赖,美方紧急启动 "稀土应急计划",砸下数十亿美元要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建立替代供应链。

但外媒在分析中毫不留情地指出,即便一切顺利,美国至少也需要5年时间才能真正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美国军工生产

就在美国防部为稀土供应链焦头烂额之际,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站了出来。

他在9月18日这一天,直接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口气出了三个"损招":

第一招就是威胁不许中国航班在美国及其盟友国家着陆、第二招是提议审查向中国销售的商用飞机、第三招则是呼吁盟友配合美国限制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对外投资。

穆勒纳尔这三招,看似是想增加美国向中国索要稀土的筹码,然而根本不具备实际操作性。道理也很简单,如果真这么做了,那么最终蒙受损失的还是美国自己。

而他之所以出此下策,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稀土对美国来说太重要了,而且特朗普手中的确没有什么足够有份量的牌,可以让中国松口对美稀土出口管制的。

美国国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

就比如说被特朗普用烂了的"关税牌",前不久,特朗普还以 "保障美国稀土磁铁供应" 为由,发出强硬威胁,声称若中国拒绝满足美方需求,将对相关产品加征200%关税。

然而这样的威胁,实际收效甚微。远的不说,就从今年开始来看,特朗普政府已多次宣称要对华加征关税,甚至一度将"对等关税"的基线税率,提高到了145%,试图通过贸易施压迫使中国让步。

但这一轮"关税战",显然并未达到美方预期。除了让美国企业支付额外成本、国内通胀压力持续加剧之外,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发展节奏。

如今,特朗普又拿关税施压,要求中国增加对美稀土出口,更像是美方 "关税疲劳" 下的极端表态,缺乏实际执行的支撑。

美国总统特朗普

与之相对,中方的 "大豆反制" 则精准命中美国软肋。

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出口国,而大豆出口是美国中西部农业州(如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的经济支柱,这些地区恰好是特朗普赢得2024总统选举的关键票仓。

现在,中方连续数周暂停美豆采购后,美方的决策空间进一步压缩 -- 若错过收获季的采购窗口期,美国农民的损失将无法挽回。

这种 "以时间换空间" 的策略,让美方在谈判中不得不正视中方诉求。

从稀土到大豆,从关税到供应链,中美这场博弈的本质,比的就是谁更具备产业链优势,谁就在国际贸易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进而在谈判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中美航班

对于美国而言,若不解决本土产业链短板、摒弃 "单边霸凌" 思维,未来在全球产业竞争中仍将面临更多被动;

对于中国而言,这场博弈也为 "如何通过产业链优势,维护国家利益" 提供了实践经验。

在全球化时代,产业链的完整性与自主性,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而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不仅影响中美双边关系,更将重塑全球产业链的未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