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从日本看德国外交的大失态(4)

2025-11-04 13:23  头条

与这样的外长一起外出访问,能不能获得成果都要打问号。这样刺激中国,很多德国工商界人士都不愿意与他一起出行。

于是,原定与外长一起访问中国的德国工商界人士突然都变得"繁忙",要求取消与外长同行日程。

笔者记得,当年默克尔总理访问中国,都要带超过100名工商人士随团。这些人知道,只要随行,就是商业机会。

德瓦富尔外长没有访问中国,就对中国抱有敌意,这样的出访有商业机会才是怪事。

感觉到没有面子的德瓦富尔外长在访问中国的三天前,突然宣布取消对中国的访问,认为自己的访问没有被安排高级的人士的见面。

笔者发现,德瓦富尔访问行程中,与中国外长会谈时间是被确保,而中国商业部长正在吉隆坡参加与美方的关税谈判。

那么德国外长相见的重要高级人物是谁呢?谁愿意会见这位不带着善意的来访者呢?

从德瓦富尔外长,笔者想起现在担任联大主席的前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也是一位外交"门外汉"。

刚刚担任德国外长时,也是喜欢到处指手画脚,最后谁也不愿意听她,不愿意见她。她才发现了自己的孤立。

默茨政权诞生,笔者还有一个小小的期待,要来一个知道外交的政治家,没想到是,德国外交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邀请日本丰田汽车到中国设厂,被婉言谢绝。德国大众公司获得机会,在中国设立两个工厂。

原来南非工厂二手生产线搬到中国,生产桑塔纳汽车,让德国汽车占领中国90%的市场份额。德国政府认为这是双赢的结果。

现在,中国技术上超越德国,过去的学生超越老师,中国的智能汽车出现在欧洲,出现在德国,面对这样的现实,德国政治家们内心不平衡,认为中国是威胁了。

德国政府自己得罪俄罗斯,到"俄乌冲突"爆发,德国舒尔茨政府认为是默克尔政府放纵了普京,就决定改变与俄罗斯亲善的立场,公开对抗俄罗斯,让德国经济遭受重大打击。

现在为了面子,为了意识形态,不顾经济上与中国的密切关系,连中国也要树立为德国的敌人,德国做好了这个准备没有?

当年,安倍晋三 第二次成为日本首相后,立刻与中国为敌,让日本经济,政治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为了日本国家利益,也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安倍前首相不得不选择了"务实"路线,让日本经济获得喘息的机会。

外交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睦邻友好",还有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很多人说高市早苗对特朗普总统的"媚",这样也是为了日本能够在大国间的生存。而不是如德瓦富尔一样的外交"愣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