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举行"西方-2025"大规模联合军演的背景下,波兰出于"安全威胁"的考虑,决定封锁所有与白俄罗斯接壤的公路和铁路口岸,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了重要的中欧班列的停运。这不仅打乱了中欧之间的货物流通,也让波兰和中国之间的合作面临考验。
波兰的封锁决定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波兰在应对俄罗斯军事威胁时的安全忧虑紧密相连。几个月前,波兰领空曾遭遇无人机入侵,波兰方面将此事件归咎于俄罗斯,指责其蓄意挑衅,并且启动了北约防御公约第四条,表明若局势进一步升级,波兰将不排除与俄罗斯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这种局势下,波兰将更多的安全责任转嫁到其他国家身上,尤其是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波兰外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曾公开表示,他希望中国能施压俄罗斯,要求其停止对波兰及其他欧盟国家东部边界的"混合行动"。他清楚地知道,中欧班列是中波之间经济合作的桥梁,也是两国互利共赢的重要项目。因此,波兰方面有意将班列停运作为谈判筹码,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逼迫中方向俄罗斯施加影响。
然而,波兰这一策略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外交立场。中方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一贯坚持中立,拒绝站队,并且历来强调不干预他国内政。即便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代替波兰解决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纷争。在这一问题上,波兰的期望显然不符合中方的利益和战略方向。
更重要的是,中欧班列的停运并不会对中国造成单方面的损失,波兰的经济利益同样会受到严重冲击。波兰关上这扇门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经济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中国外交部明确表态:中欧班列是中波及中欧之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关闭班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面对波兰的政治压力,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外交策略。王毅外长亲自访问波兰,并强调确保中欧班列畅通对于双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王毅的表态没有妥协于波兰的政治诉求,也没有承诺对俄罗斯施压,而是重申了"合作共赢"是两国应坚持的唯一路径。
根据双方会后的官方声明,波兰已同意与中方共同保障中欧班列的安全畅通,并特别提到加强航空货运合作,发展直航、提升航空业竞争力等事项。这一转变并非波兰对俄罗斯的安全威胁感知有所减弱,而是更多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深刻考量。毕竟,波兰不仅是中欧班列的重要过境国,也是这项合作项目中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波兰在与中国达成共识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条件:中方应进一步协助促进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外交沟通与合作。这种条件虽然不至于直接要求中国"替代"波兰施压俄罗斯,但却隐含着波兰在"安全困境"中对中国的期待。这一要求注定不会得到中方的明确回应。中国的外交一贯强调不干涉他国内政,在这个问题上,中方的立场不可能轻易妥协。
波兰想通过这一项目向中方施压,以换取对俄罗斯施加影响的做法,终究是行不通的。中国的态度明确:合作是唯一的出路,任何试图将合作项目政治化的行为,都只能伤害到双方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