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据英国《卫报》报道,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10月2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澳大利亚稳居太平洋岛国地区最大援助国之位。且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削减援助资金,澳大利亚在该地区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正在扩大。
与此同时,报告指出,中国对太平洋岛国地区的援助规模虽然小于十年前,但援助模式日趋成熟。
这份名为《太平洋援助地图(2025年)》的报告,追踪了2008年至2023年该地区的官方发展融资(ODF)。报告显示,2023年太平洋岛国地区的ODF下跌16%,降至36亿美元,连续第二年下滑。

对太平洋岛国地区官方发展融资的预测 洛伊研究所
报告显示,澳大利亚占太平洋岛国地区ODF总额的43%,是第二名新西兰的四倍。
报告根据当前预算文件、前景声明、公告和其他研究者的估算,预计太平洋岛国地区的ODF在2024年会因为亚洲开发银行增加拨款而上升11%,但2025年则会因为美国、英国及欧洲的削减援助而下降9%。
《卫报》称,特朗普政府裁撤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太平洋岛国地区产生了连锁反应。
尽管报告指出,美国国际开发署削减资金对太平洋岛国的影响远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严重,但也认为这些举动损害了美国的声誉,强化了外界对美国政策不连贯的印象。
"在太平洋,美国削减援助的真正代价不以金钱计算,而是体现在信任的丧失上。"《太平洋援助地图》项目负责人亚历山大·戴扬特(Alexandre Dayant)说。
"对于澳大利亚而言,美国的撤离不仅带来诸多不便,还让堪培拉在对抗中国影响力方面愈发孤立无援。"戴扬特渲染道。

2025年1月2日,在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工作人员在搬运中国政府援助的救灾物资。 新华社
眼下,澳大利亚正加大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投入,以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缺。
报告的第一作者赖利·杜克(Riley Duke)表示:"澳大利亚稳定的援助支出以及基础设施贷款的快速增加,似乎能够缓冲太平洋地区因其主要援助国削减资金所带来的影响。"
杜克认为,澳大利亚在太平洋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正在扩大。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澳大利亚向太平洋岛国地区提供的双边官方发展融资占比已经超过一半,预计到2028年这一比例可能上升到60%左右。杜克估计,到2028年,澳大利亚对该地区的援助,很可能是日本、新西兰、美国、法国、德国和英国总和的两倍以上。
这份报告也关注到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援助趋势的变化,指出2023年中国向该地区提供了2.3亿美元的官方发展融资,较2022年减少9%,排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美国之后。不过,中国将援助集中在部分太平洋岛国上,是仅次于澳大利亚的双边援助国。
据报道,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已经从以贷款融资为主的基础设施项目,转向无偿援助和小型社区项目。
"中国的援助模式日趋成熟。"报告写道。
杜克指出:"中国现在的援助支出虽然比十年前少,但其援助对太平洋地区社区的影响却更为深远。项目规模更小,但更频繁且更具地区针对性。"
在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采访时,杜克表示,中国对太平洋岛国地区的援助策略在短短几年间内转向了一个灵活得多的模式,展现出"非凡的适应力"(remarkable adaptabil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