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凭《生万物》打了一个漂亮翻身仗的杨幂,可能没料到,还没来得及把口碑坐热,网传赵丽颖的新剧《造城者》就被爆要接档,而且还是央视黄金档力挺。
网友一句话直戳痛点:
"这不是白白给赵丽颖做铺路吗?"
十五年明争暗斗,如今在央视舞台正面硬碰,杨幂的热度真要便宜赵丽颖?
这是巧合,还是宿命?
杨幂的翻身之路
2025年,《生万物》成了杨幂的救命稻草。
央视黄金档加持,让她终于扔掉"流量花瓶"的标签。
要知道,她从2017年就开始折腾转型,但走得一路坎坷。
当年野心勃勃地想靠正剧立足,结果《扶摇》《筑梦情缘》都没掀起水花。
真正的低谷,是2023年的《狐妖小红娘》和《哈尔滨1944》。
前者被评为"年度最差演员",后者更是卷入演技争议风暴。
那会儿,弹幕里一句话扎心又真实:
"杨幂演技,倒退十年。"
口碑塌到谷底,观众给她贴上了"最失望演员"的标签。
好在,命运还是给她开了一扇窗。
她先是靠《酱园弄》露了个头,《长安的荔枝》加了一把火,到《生万物》,终于迎来大逆转。
为什么?这次杨幂不再端着。
她把演技策略改成了"不装不演"。
和过去的"呆滞"、"用力过猛"一对比,进步肉眼可见。
宁绣绣这个角色,从被抛弃到自立自强的成长线,也映射着杨幂本人从被嘲到逆袭的轨迹。
可以说,《生万物》就是她的重生战。
可问题来了--口碑刚刚翻红,央视却要把热度交给赵丽颖。
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杨幂的胜利,难道只是为别人铺路?
赵、杨十五年纠葛
说起杨幂和赵丽颖,这对"宿敌"已经掐了整整十五年。
有人说,她们的故事,比任何一部电视剧都要精彩。
2006年,是两人的起点。
杨幂,典型的京城公主,家世不凡,年纪轻轻就在《神雕侠侣》里演了灵气逼人的郭襄。那时候,她已经有点"明日之星"的味道。
而赵丽颖呢?河北廊坊的普通姑娘,凭一场雅虎搜星比赛才杀出重围,被冯小刚看中,演了《金婚》里不起眼的小女儿"多多"。
一个是舞台中央的聚光灯宠儿,一个还在角落里为出镜三秒钟紧张。
起跑线的差距,大到让人觉得根本没法比较。
但命运偏偏爱玩戏剧。
2009年,《仙剑三》一夜爆红,杨幂凭"雪见"成了宅男女神。
赵丽颖还在古偶里打酱油,演配角。那会儿,几乎没有人会把她们放在同一个维度。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2011年。
杨幂凭《宫锁心玉》一炮而红,彻底成为顶流,"四小花旦"之一的地位稳了。
赵丽颖则在《新还珠格格》演晴儿,虽然不算出圈,但起码有了点姓名。
也正是那一年,赵丽颖被网友认错成杨幂,还发博吐槽。
没想到这一句无心之言,直接引发粉丝大战,杨幂粉觉得是蹭热度,赵丽颖粉则觉得被欺负。于是,宿怨的火种就此点燃。
2013年,《陆贞传奇》爆了,赵丽颖第一次真正站上了舞台中央。
而讽刺的是,这部剧的幕后推手正是于正--也是当年把杨幂送上神坛的男人。
更巧的是,《陆贞》的导演李慧珠,恰好就是《宫》的导演。这下网友们都懂了:
这不就是一场"接棒"吗?
2015年,两人的格局彻底洗牌。
杨幂在《小时代》系列里收割票房,商业上笑得合不拢嘴,但演技口碑崩塌,被批"空心花瓶"。
赵丽颖凭《花千骨》打破天花板,网络播放量破200亿,收视率爆表,还拿了金鹰奖。
那一年,她第一次在新媒体指数榜上超越杨幂,成为年度第一。
观众的记忆里,杨幂和赵丽颖,终于被放在同一个重量级天平上。
之后几年,两人基本就是"神仙打架"的状态。
2017年,杨幂的《三生三世》横扫收视,赵丽颖的《楚乔传》也打出400亿播放。
一个占领言情古偶,一个攻下女性成长。
商业上,杨幂有早一步布局的嘉行传媒和时尚圈加持,代言无数,国际红毯常客;
赵丽颖则靠实打实的表演赢得业内尊重,逐步进入主流奖项视野。
但真正的分野,出现在2019年之后。
新一代小花崛起,85花集体面临转型。
杨幂选择了稳守商业+流量的基本盘,依旧在古偶、时尚、代言里占据优势。
赵丽颖则一头扎进现实题材,主动降低曝光,去演《知否》《幸福到万家》《风吹半夏》。
结果也显而易见:杨幂依旧热搜常客,却缺乏分量奖项;赵丽颖逐渐甩掉"古偶女主"的帽子,接连拿下飞天奖和百花奖。
两条路线,泾渭分明。
直到2025年,《生万物》横空出世,杨幂才终于完成了自救。
有意思的是,两人都选择了"农妇角色"作为转型试金石。
赵丽颖的"何幸福",是真住村子,干农活干到指甲缝都是泥,劈柴时青筋暴起。
杨幂的宁绣绣,也提前四个月下乡体验,增重十斤,素颜出镜。
但观众却给出残酷结论:
"赵丽颖不像赵丽颖,而杨幂太像杨幂。"
换句话说,赵丽颖完全融入了角色,而杨幂多少还带着"女明星的影子"。
即便如此,杨幂的努力值得肯定。她明明可以继续混迹在古偶舒适区,偏偏选择硬碰硬。
这份执拗,本身就罕见。
可偏偏,就在杨幂终于赢回掌声的时候,赵丽颖又杀回来了。
这次争议的导火索,就是《造城者》。
网传原计划接档《生万物》,后来被换成了《归队》,《造城者》推迟到9月。
对于此番乌龙,网友认为《造城者》蹭《生万物》的热度。
换句话说,杨幂辛辛苦苦打拼的热度,无意中却给赵丽颖铺路。
但如果仔细想想,这说法其实有点过火。
央视的逻辑一向简单粗暴--只播质量过硬的剧。
杨幂的《生万物》是真的不错,所以它能上。
赵丽颖的《造城者》同样被央视看中,自然也在排期里。
这里没有什么阴谋论,更多的是巧合和话题效应。
可问题是,杨幂和赵丽颖十五年的对决史,让网友忍不住往"宫斗"方向解读。
尤其是杨幂刚刚翻身,就要面对赵丽颖的"强势来袭",这种戏剧性,哪怕是编剧都写不出。
说到底,杨幂没有"让位",赵丽颖也不是"截胡"。
真正的赢家,是观众。
两部剧都能上央视,这本身就是一种肯定。
杨幂好不容易打破了"流量花瓶"的偏见,赵丽颖则凭实力赢得了口碑。这不是游戏,而是两个女演员在各自道路上的殊途同归。
有句话特别适合做总结--
"演员没有让位,真正的地位只能靠作品说话。"
结尾
所以啊,"嫁衣论"其实是最廉价的解读。
杨幂的翻身,不会因为赵丽颖的接棒而打折;赵丽颖的实力,也不需要踩着杨幂来证明。真正能留下来的,从来不是谁抢谁的档期,而是谁能在作品里活得更久。
演员无所谓"让位",流量会散,风口会走,但作品会说话。杨幂和赵丽颖的较量,不是互相消耗,而是互相逼迫着变得更好。 这,才是观众最想看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