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追索的成功案例
在以往,我国追索历史上流失的文物,通常是在文物走入拍卖以及所谓的"捐赠"等环节时予以应对。而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是我国通过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主动追索国际公约无法适用的历史流失重点文物,并成功实现文物回归。
基于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形成的扎实完整证据链,以及中美两国间以文物回归纠正历史错误、推动双方在专业领域长期合作这一共识,经过多轮磋商,美方最终同意将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退出馆藏并返还我国。
在国际博物馆界,为确保入藏文物的合法性,通常会对文物的来源来历进行系统性梳理,这项工作就是溯源研究。近年来,我国在流失文物追索工作上,开始采用溯源研究,同时也注重流失文物流转过程的系统调查。
国家文物局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副主任 朱晔:子弹库帛书的返还,是我国在溯源和流转历史研究所构成的证据链的基础上,主动就历史上流失文物,向对方提出,启动主动追索的一个案例,而且也是成功的一个案例。
《帛书传奇》展示最全证据链
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帛书,自1946年被美国人柯强骗取,流落美国至今近80年。在此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帛书传奇》中,展示了最全证据链: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花费40多年时间,探寻子弹库楚帛书从出土到流转的来龙去脉,终于搞清楚了这件文化瑰宝曲折经历的证据链每个环节。
1946年,湖南长沙古董商蔡季襄带着子弹库楚帛书来到上海,希望为这件宝物拍摄红外照片,以便辨认上面模糊的字迹。正在上海、常搜集中国文物的美国人柯强,得到这一信息后主动找到了蔡季襄,以一定可以把帛书上的模糊字迹拍清楚的承诺为诱饵,从蔡季襄手中骗走了子弹库帛书,并将其非法出境送往美国。预感到可能受骗又无可奈何的蔡季襄只得接受现实,和柯强签订了一份苍白无力的契约,大致写下这样的内容:今收到缯书一幅,暂定缯书代价美金一万元,现交保证金一千美元。如缯书寄往美国途中发生事故,或不寄还,按照缯书代价,除去保证金一千元,赔偿美金九千元,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