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在贵州贵阳黔灵山公园,一名女游客不听工作人员劝阻及警示牌提醒,趁工作人员不在时近距离投喂猴子花生,遭猴子咬伤,伤口血流不止。视频中,该女士被咬后独自离开,未发现其同伴。景区工作人员此前已不断警告游客不要投喂,现场亦设有多处警示牌。提醒广大游客遵守景区规定,勿随意投喂野生动物。
"就喂一下,能咋的?"--这句话大概是所有"以身试猴"者共同的心声。那天凌晨,贵阳黔灵山公园的石板路刚被夜露打湿,空气里飘着青草和野果的味道。一只成年猕猴蹲在步道旁的石头上,毛色灰黄,眼神警惕。它的前面,一位女游客正蹲在地上,手里攥着一把花生,笑盈盈地朝它伸出手。下一秒,猴子猛地扑上来,一口咬住她的手,血瞬间涌出来,滴在石板上,像一串断掉的红玛瑙。周围游客的尖叫声此起彼伏,有人慌忙掏出手机拍照,有人赶紧拉同伴后退。而那位女游客,被咬后却显得异常淡定,自己起身离开,留下一地惊魂未定。
其实,贵阳黔灵山公园的猴伤人事件并不是第一次。7月27日,一名女生在步道旁投喂猴子时被咬伤腿部;8月29日,又一名女游客不听劝阻投喂猴子,被咬得血流不止……这些事件像一场循环播放的噩梦,提醒着人们:野生动物的"萌"背后,藏着不容忽视的野性。
为什么猴子会攻击?可能是因为领地意识。猴子在夏季游客增多时,领地意识会增强,食物对它们来说更是"导火索"。游客们常常忽视警示,拍照、投喂的行为瞬间可能导致温顺的画面变为抓咬现场。也可能是因为"习惯性投喂"带来的冲突。当游客频繁投喂,猴子会逐渐失去对人类的畏惧,甚至将人类与食物直接关联。一旦游客没有及时投喂,猴子可能会因"预期落空"而产生攻击性。再者,就是人类的"越界"行为。大声喧哗、突然的动作、近距离接触,这些看似无害的行为,在猴子眼中都可能是一种挑衅。
在我看来,这起事件最让人愤怒的,是某些人对规则的漠视。公园里明明写着"禁止投喂",工作人员也在反复提醒,可总有人觉得"就喂一下没关系"。这种"侥幸心理"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他人安全的威胁。毕竟,猴子伤了一个,还可能伤第二个,这种"连锁反应"谁来买单?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游客。景区的管理是否到位?安全措施是否足够?这些也是需要反思的问题。但无论如何,遵守规则、尊重野生动物,应该是每个游客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