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毛片涨了,我们也没办法。"浙江一家羽毛球小厂厂长告诉记者,他们面临的压力很大,"现在打球的人多,毛片却供应紧张。加工厂那边供给大厂的价格高,我们小厂比不了。比方说,原来收是3分5一根,现在要到7分一根。"据他说,厂里原来卖每桶60元的鹅毛球,现在涨到80元,实际效果能达到大牌球110元的水平。
这类工厂集中在江浙地区,另一家小厂厂长无奈地说:"我们现在收不到好的羽毛毛片,只能生产娱乐用球,小孩子打打、室外玩玩都可以,进场馆就算了。"他说自己原先每年收购羽毛毛片的成本是1000万,现在涨到2000万以上。他调侃说:"打不起,就不要打了,没人打,价格自然就下来了。大牌溢价高,能高价收羽毛毛片,然后一桶卖90元。我们小厂只能卖60元,肯定扛不住。"
羽毛球年产销规模近80亿元
此外,羽毛球涨价也和市场需求增加密不可分。
据国家体育总局此前一项全民体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除了基本的"健步走",羽毛球在中国是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整个羽毛球人口高达2.5亿。
这些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锻炼,喜欢羽毛球的人有增无减。据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发布的《大众运动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在选取的26个城市中,2022年时羽毛球以39%的占比位居热门运动第三。2023年时,羽毛球占比已位列第二,年度增幅最高。
数据还显示,全国羽毛球馆数量5年间增长超40%,北京、上海等地周末场地费涨至150元/小时,但仍一场难求,间接带动耗材需求激增。
另外,专业赛事与训练需求增加也是一方面原因。比如,2025年宁波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将在4月8日开赛,赛事将吸引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320余名运动员参赛。
据《2023年中国羽毛球产销现状及市场规模》中的数据,2023年中国羽毛球产销总规模高达79.745亿元,相较2020年上涨了13.13%。2022年仅羽毛球产量就达到6.69亿只,同比上涨8.6%。
月薪2万打不起?不至于
对羽毛球爱好者来说,羽毛球是高消耗产品,平均一只球的使用寿命最多1小时。如果在双人混打的场地里,一场2小时的活动中基本都要消耗掉一打球。
有资深球友说:"羽毛球,尤其打到一定水平,本就不算平民运动。"动辄上千的球拍、球鞋,时租100元左右的球场,都让球友觉得开销不小。球拍、球鞋寿命长,球场可以通过参加俱乐部拿到折扣。羽毛球的大幅涨价,更容易刺痛球友。
即便如此,记者采访的几位球友,依然觉得"月薪2万,打不起羽毛球"属于夸张的说法。
阿维告诉记者,俱乐部每次活动3小时,平均每个会员的消费在100元左右。以每周打3次球计算,一个月是1200元的消费。
打了十多年球的阿远跟记者算账,每次活动,场地费差不多160元(2小时),一桶球110元,一共270元。"这些费用是6个人分摊,双打,轮流上。"所以每次每个人差不多花费50元。
阿远说:"我能理解球友们抵制厂商涨价的心情,但你要说真玩不起,那不至于。说实话,拿什么装备都是玩儿。"
羽毛球爱好者Peter认为,羽毛球总体是一项不那么烧钱的运动,比如球拍、球鞋等都是很耐用的装备。作为耗材的羽毛球涨价可能会劝退部分刚入门的人,但是对有组织的球友以及俱乐部的运营冲击不会太大。因为俱乐部的规模一般有数百到上千人,批量采购可以拿到相对低的价格。
另外一方面,羽毛球的材质可能会改变,其成本和售价不会一直高下去。Peter表示,随着仿制球类的质感及工艺逐渐提升,羽毛球也会朝着更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