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家公偷吃儿媳叶酸,半年后,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

2025-05-23 13:41  头条

"大夫,我这身体棒着呢,每天坚持吃叶酸都快16年了。"眼前这位70岁的张大爷拿着一沓检查单,笑容满面地对我说。作为一名从医20余年的神经内科专家,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特别的病例。这让我想起了去年一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报道了长期单独服用叶酸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门诊,张大爷是退休教师,精神矍铄,穿着整洁。他的女儿搀扶着他走进诊室时,我注意到他走路时的轻微踉跄。他拄着拐杖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这与他精神饱满的面容形成了鲜明对比。

"张大爷,您为什么会坚持吃这么多年的叶酸啊?"我一边翻看他厚厚的病历,一边问道。病历显示他近期多次就医症状也越发明显。

"这事说来话长啊。"张大爷坐下来声音略显疲惫。2008年他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偏高,达到了22μmol/L。社区医生告诉他这个指标偏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他服用叶酸调理,他就这样开始了漫长的"叶酸之旅"。

"我这么多年都没间断过,一天一片雷打不动。家里人感冒发烧都会忘记吃药,就我这叶酸从来没落下过。"张大爷说这话时脸上带着几分自豪。

我仔细查看了他最近的检查结果,不由得皱起眉头。血液检查显示他的维生素B12水平严重偏低,只有150pg/mL(参考值:200-900pg/mL)。同型半胱氨酸不降反升,达到了32μmol/L。更令人担忧的是他最近半年开始出现手脚麻木、走路不稳、记忆力下降等症状。MRI显示脊髓后索有典型的变性改变。

"张大爷,您这情况不容乐观啊。"我指着检查结果解释道:"长期单独服用叶酸,掩盖了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您现在的神经系统症状,很可能就是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

张大爷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他的女儿急切地问:"医生,我听说叶酸是维生素,对身体有好处啊,怎么会这样呢?"

我打开电脑调出一篇最新的医学研究文献:"根据2023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叶酸与维生素B12的代谢通路密切相关。单独补充叶酸会加快维生素B12的消耗,同时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血液学表现,使神经系统损害悄然进展。"

"这么说我这么多年白吃了?"张大爷有些沮丧地说,"早知道就该多问问医生。"

"也不能这么说。"我安慰他"关键是用药要有针对性。研究表明叶酸确实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可是它必须与维生素B12合理搭配。就像筑房子既要有砖也要有水泥,缺一不可。"

我为张大爷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每天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500μg持续两周;之后改为口服维生素B12片剂,同时适量补充叶酸。通过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三个月后张大爷的情况明显好转。他的维生素B12水平升至正常,同型半胱氨酸降到了15μmol/L。走路也稳当了记忆力提升明显。他笑着告诉我:"现在总算明白了,补充营养品也是门学问,得讲究方法。"

这个案例给我很大触动。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保健品市场蓬勃发展。据统计2023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超过4000亿元。可是盲目服用保健品带来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4年初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5%存在维生素B12缺乏,而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正在服用叶酸制剂。这种情况在我国可能更为普遍,特别是在素食人群中。

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随着年龄增长很多老年人的胃酸分泌减少,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如果这时再盲目补充叶酸,就可能加重维生素B12缺乏。

张大爷的经历启示我们,科学补充营养品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定期体检很重要。通过血液检查了解自身营养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补充。

第二合理搭配各类营养素。维生素B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B族维生素之间相互影响、密切关联。

第三剂量要适中。补充营养品讲究适量过犹不及。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健康人群每日叶酸摄入量不应超过1mg。

第四重视专业指导。在服用保健品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现在我经常在科普讲座中分享张大爷的故事。这个案例生动地说明:养生保健不能一味追求某种营养素,而要注重营养的均衡与科学性。

健康之路没有捷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让我们摒弃"多吃补品没坏处"的错误观念,学会科学补充远离保健品误区,守护好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