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称地球会被太阳焚化,所有的生命最终都会被太阳毁灭

2025-05-07 10:36  头条

"您是说……地球真的会被太阳烧成灰?"福克斯新闻的女记者声音微微发颤,手中的采访稿险些滑落。镜头前,马斯克身体前倾,双手交叠在膝上,瞳孔在演播室的强光下折射出冷冽的蓝--那是他谈论火星殖民时的标志性神情。

"所有碳基生命终将消失,包括人类。"他停顿两秒,仿佛在等待这句话穿透全球直播间,"太阳膨胀成红巨星时,海洋会沸腾,大气层被剥离,我们必须在那之前成为多行星物种。"

这段发布于凌晨的采访片段,短短3小时冲上微博、抖音双榜热搜!

马斯克的"太阳焚化论"并非新观点。根据NASA天体物理模型,太阳将在50亿年后进入红巨星阶段,届时其半径将扩张至地球轨道附近。然而,早在10亿年内,太阳亮度增加10%就可能导致地球生物圈崩溃。

"马斯克偷换了时间尺度。"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竞在接受今日头条采访时直言,"他用'50亿年'的终极威胁,掩盖了更紧迫的气候危机--按当前碳排放速度

"去火星!每人贷款20万美元。"马斯克名下的SpaceX官网悄然更新"星际船票"预售页面,而蓝色起源创始人贝佐斯同日发文:"先让10亿人移居太空轨道站!"商业航天巨头的"末日营销"形成诡异默契。

讽刺的是,曾被马斯克嘲讽"作秀"的维珍银河创始人布兰森,此刻却在地球植树基金会捐款现场喊话:"如果连亚马逊雨林都保不住,火星基地不过是富豪的末日地堡。"

这场"天上地下"的路线之争,暴露出深层矛盾:究竟该豪赌星际殖民,还是死守地球修复生态?麻省理工学院2024年《星际移民可行性报告》算了一笔账:运送百万人口至火星需消耗全球十年钢铁产量,而同等资源可在地球建造30个碳中和城市。

"当他说'多行星文明'时,潜台词是'谁先登陆,谁定规则'。"哈佛大学星际政治学教授艾琳·戴维斯一针见血,"这本质是一场资本主义的太空圈地运动。"

马斯克的"末日预言"或许在50亿年后成真,但其引发的现实震荡已清晰可感:特斯拉股价在采访播出后上涨4.7%,SpaceX估值突破1800亿美元。

"真正的危机从不是遥远的天体物理事件,而是人类选择如何对待当下。"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在今日头条撰文强调,"当我们凝视深空时,别让脚下的星球沉入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