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年老体弱人群是中暑高发人群。相比一般群体,他们即便不在室外、没有晒太阳、没有体力劳动,如果没有恰当使用空调等降温设备,在酷暑也易中暑,"而且年老体弱者早期症状更不典型,更易被忽视,常以为是普通感冒,经常在出现明显症状后才被发现和重视。"所以,家里有老年人的,在夏季一定要更加留心观察老人的情况,特别注意预防中暑。
一到夏天,"热射病"这一名词就霸屏热搜榜,引发广大网友讨论。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究竟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
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老年人患者可高达80%。
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表现为嗜睡、癫痫发作、昏迷等。此外,热射病的症状还包括头痛、恶心、皮肤发红、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等。
热射病并非室外专属,温度高、通风差的室内小环境也可能引起热射病。像长时间待在封闭空间内的装修工人、车间工人就属于热射病高危人群;一些老人居住在通风不良、没有安装空调的老旧房屋,也容易出现热射病。
散热、通风等仅是体外降温对于热射病的救治远远不够,因此,当患者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等热射病症状时,不要犹豫,及时拨打120尽快送医。
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影响,重庆市气象台预计,从7月中旬中期开始,我市大部地区已进入阶段性晴热少雨时段,预计7月中旬后期至8月,我市35℃以上高温日数大部地区8~35天,较常年(7~28天)和去年(6~29天)偏多;中心城区37℃以上高温日数20天左右,较常年偏多约7天,较去年偏多约6天。
今明重庆热力持续
全市最高温或达40℃
22日白天,各地多云到晴,午后到傍晚局地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3~40℃;中心城区:晴间多云,气温31~39℃。
22日夜间到23日白天,各地多云到晴,午后到傍晚局地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3~40℃;中心城区:晴间多云,气温31~39℃。
23日夜间到24日白天,偏西地区多云转阵雨或雷雨,其余地区多云到晴,气温24~39℃;中心城区:多云转分散阵雨,气温32~37℃。
医生提醒,热射病是一个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面对高温天气,市民一定要提高对轻度和中度中暑的警惕性和重视性。
中暑有什么表现?
当长时间处于高温下,人体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导致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人就会中暑。
➤轻症中暑
可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
➤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可以表现为这3种类型的混合型。严重的话,可以导致死亡。
高温天防暑降温这几点要注意
➤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高温天气下,不论室内外的运动量大小,是否口渴,都要及时饮水,可适当加入无机盐,补水方法少量多次,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不宜饮用含有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对于某些需要限制体液摄入的患者,高温下应遵医嘱补充水分。
➤饮食尽量清淡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保证足够热量,多食瘦肉、水果、蔬菜。
➤科学调整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尽量减少户外工作,尤其是12时至16时,若必须进行户外工作,每小时应饮用500ml以上茶水或电解质水,并做好防晒工作。
➤合理安排外出时间
高温天气下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在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并且多在背阴处活动、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注意防晒、降温
在户外,尽量选择轻薄、宽松且浅色的衣服,佩戴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防晒霜,可随身携带一些解暑药,如风油精、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注意休息、保证睡眠
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保持凉爽、适宜的温度即可。
要预防热射病
首先要预防中暑
最重要的一点:多喝水
这些你都记住了吗?
觉得有用的话
赶紧告诉更多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