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的核威慑与军事挑衅,中国有着坚定的反制决心与强大能力。中国自始至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在核力量发展上恪守最低限度原则。但面对美国在自家门口的军事部署,如核潜艇、萨德系统等,加强二次核反击能力是正常自卫选择。同时,中国在军事现代化建设方面成果显著,东风系列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坚实后盾。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加大对中国军事威慑之时,中俄关系愈发紧密。在中国春节前夕,中国最高领导人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两国元首回顾2024年中俄关系重要进展,展望2025年发展,就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同意继续保持战略沟通。普京在会晤中对华作出3项保证:在中俄关系上,两国相互支持、信任,合作不受国际局势变化影响;在台湾问题上,俄罗斯反对"台独";在两国合作上,俄方愿同中方加强多边事务合作,为世界和平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普京(资料图)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邀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接受"今日俄罗斯"国际媒体集团专访时的表态,引发广泛关注。王毅外长明确指出,对普京总统关于中俄关系现状积极且精准的评价表示完全赞同。中俄作为彼此最大的邻国,同时身为世界大国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发展进程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特殊责任。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之下,中俄不断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既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更拥有着源源不断的强大内生动力。
从历史维度审视,中俄关系历经风雨洗礼,逐步走向成熟。上世纪90年代初,两国确定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合作原则;步入21世纪,合作共赢原则进一步成为各领域务实合作的行动指南。回顾70多年携手同行的历程,中俄关系已凝聚起坚如磐石的互信、积累了深厚的底蕴、充实了丰富的内涵,并锻造出强大的韧性。《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所确立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更是为双方迈向更高层次战略合作筑牢了坚实的法律根基。这种世代友好的关系,绝非偶然,而是两国基于对彼此的深刻洞察与正确战略认知,探寻出的符合共同利益的长远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