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阿根廷的"附加条件"透着明显的双重标准。要知道,阿根廷近期正因对华大豆贸易尝到甜头,受美国关税影响,中国转向南美采购大豆,阿根廷推出有利税收政策后,两天内就拿下中国买家20船大豆订单。这种正常的贸易往来曾遭美国官员痛批"背刺",如今特朗普却松口允许贸易合作,只卡死军事领域,这种让步实则暴露了美国的无奈--要求盟友完全与中国经济脱钩根本不现实,仅靠美国一己之力也救不了深陷困境的阿根廷经济。
特朗普的一系列操作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反弹。阿根廷前总统克里斯蒂娜在社交媒体上直指特朗普干预内政,左翼众议员竞选人豪尔赫·塔亚纳怒斥这是"勒索"阿根廷选民。美国国内,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将对阿援助与联邦政府"停摆"僵局挂钩,批评特朗普以美国民众利益为代价奖励"忠粉",她曾尝试立法阻止援助却未能成功。更讽刺的是,美国口中的"盟友圈"对中美博弈多持观望态度,日本、欧洲、印度等均未表态,毕竟谁都清楚"神仙打架,凡人介入"并无益处。
从加征关税威胁到拿留学生说事,从干预阿根廷选举到限制对华军事合作,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动作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筹码匮乏的困境。中国的立场始终明确,贸易战打与谈的主动权不在美方的威胁里,而在其是否拿出真正的诚意。至于特朗普给盟友划下的"军事红线",在国家利益与自主外交的基本原则面前,恐怕终究只是一厢情愿的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