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成本优化迎考
在市场利率环境持续变化的背景下,严格管控高成本存款规模已成为银行业的核心任务。从资本管理角度看,高成本存款的利息支出会减少留存收益,削弱内生资本补充能力;从经营角度来看,若放任高成本存款增长,银行将陷入"息差越缩越小、利润越压越低"的循环中。
为吸储"减负",多位银行管理层也提到了严格管控高成本存款规模的重要性。建设银行行长张毅强调,2025年建设银行将主动适应低利率环境,未来将采取包括提升零售信贷、高价值存款和非息收入占比等措施,同时深化成本管控,稳定资本回报。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强调,坚持"价值存款"的基本考核口径,通过扩大客群做大自营存款来提高经营效益,同时,通过精细化的负债管理策略,继续做好支付结算、客户绑定等工作,稳住活期存款。
谢伟指出,"通过数智化技术应用,搭建多场景、多平台,增加结算性存款留存,推动存款负债付息率下行。从流动性管理工具上看,将同业负债作为流动性管控工具,控制期限和结构,完成流动性监控指标。同时,通过同业协同,优化同业活期占比"。
"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银行可从多方面发力",王剑辉进一步指出,在存款端,针对个人客户,推出创新型储蓄产品,如与特定项目挂钩的结构性存款,这类产品不仅能满足储户对收益的多样化需求,还可通过合理设计期限结构,匹配银行的资金运用需求。同时,运用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构建精准的资产负债预测模型,实时监测市场利率变动、资金流动情况,灵活调整存款利率定价策略和贷款发放节奏,实现资产与负债在期限、利率等多维度的动态平衡。
"贷款端,对于中长期项目贷款,要进行细致的项目评估,确保贷款期限与项目产生现金流的周期相契合,避免因贷款期限过长导致资金回收滞后而期限错配。同时,适当增加短期贷款投放比例,尤其是针对经营周转灵活、资金回笼快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使资产端期限结构更加均衡。"王剑辉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