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变卦,不许中国做两件事,并抛出访华“羞辱性”新条件

2025-08-13 11:50  头条

要求中方正式发出邀请后,特朗普又开出访华新条件,希望中方先达成贸易协议。更过分的是,美方还不许中国做两件事,面对这种无理要求,中方自然是一个都不会答应。那么,特朗普到底想要干什么?中美元首会晤还有可能性吗?

最近,随着中美高层多轮闭门接触的持续推进,特朗普在公开场合的表态也变得愈发频繁。当地时间8月5日,他已经明确表示自己,"可能会在年底前访问中国",但条件是中方要发出正式邀请,并进一步要求中方先达成贸易协议,此外,在两个方面还要中方作出保证,其一中国必须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其二中国不得继续进口伊朗原油。

但问题就在于,美国并没有在任何一个问题上作出实质性让步。无论是取消加征关税、放宽技术出口限制,还是恢复双边高科技合作,美国方面没有一个积极的信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却不断提出附加条件,彻底暴露他"空手套白狼"的算盘。既想要从中国获得成果,又不愿意付出相应代价。

就拿两个"不许"来说,特朗普把访华邀请与能源问题挂钩,是典型的"交易式外交",通过对中国能源供应线的施压,既可削弱俄罗斯与伊朗的财政收入,也让中国在中美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有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中国日均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约200万桶,占俄罗斯原油出口近一半。

同一时期,伊朗超过九成的原油和凝析油也流向中国。这两国长期以低于市场价的"打折"策略吸引中国,仅2022年至2024年中期,中俄石油折扣给中国带来约18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而伊朗轻质原油每桶平均比市场价低6至7美元,百万桶级别的交易可节省数亿美元成本。这种互补性和实惠感,使得中国对中俄、中伊能源合作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和稳定需求。

外交部发言人早就强调,能源进口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中国将根据自身利益,确保能源供应稳定,并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换言之,无论是俄罗斯石油还是伊朗原油,只要中国认为有助于保障能源供应、优化进口结构就会继续采购。因此,特朗普试图以访华为筹码,限制中国能源进口的做法,从一开始就注定难以奏效。

回顾中美前三轮经贸谈判,我们不难发现,华盛顿几番三次试图通过加税、二级制裁等手段破坏中俄、中伊贸易链条,以期迫使中方在多边谈判中让步,但每次都未达预期。一方面,俄罗斯和伊朗早已针对西方制裁构建"绕道玩法",例如通过货币互换、第三方转运等方式规避制裁。另一方面,中方已在推动供应链多元化的同时,通过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能源大国加强合作,降低对单一渠道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此次提出的新条件,本身就与美国国内政治密切相关。近期美国国内不断炒作特朗普对中国"过于让步"的消息,这让美国"鹰派"们颇为不满,认为特朗普为了和中方达成贸易协议做出了太多让步。因此,特朗普急需塑造对华强硬形象。与此同时,还能展现出一副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模样。正因如此,中国不可能做任何让步。未来如果特朗普政府在这两件事上继续施压,中方不仅不会退让,反倒有可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反制措施。

那么,特朗普的访华之路是否就此被堵死呢?答案是否定的,要知道,访华本身有其常规的外交程序和礼仪,它取决于双方是否通过平等协商找到新的合作切入点。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存在着无法回避的利益交集,从气候变化到金融监管,从公卫合作到数字经济,这些领域都需要两国共同探索和对话。因此,不排除美方提出其他更为建设性的议题,从而为两国元首会晤铺平道路。